工业税收负担及其的影响因素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业税收负担及其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在描绘与工业相关的税收政策变化轨迹的基础上,对工业从1991年的税收绝对额、税收结构和税收负担进行了测算,然后针对影响工业税收绝对额变化的因素,运用时间序列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广义货币发行量和国内生产总值都影响到工业税收总额的变动,特别是在滞后三年影响达到最大,随后逐渐减弱。工业税收负担的变化情况,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税收负担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直到2001年才开始出现上升趋势。这反映出税收政策对于税收负担的调节是最直接和响应速度最快的。在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税收政策可以针对不同的行业和经济形式的变化形成不同的税收体系,来指导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工业;税收;税收负担
文章编号:2095-5960(2016)01-0019-09;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工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也是税收负担的主要承担者。过高的税收负担在短期内会增加财政收入,但是从长期来看会影响工业的发展,最终会影响到国家整体的经济增长;而较低的税收负担则会影响政府财政收入,进而影响到公共服务的提供,间接也会影响到工业乃至国家经济的增长。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也在不断增强,工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税收政策作为一项制度因素影响着工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路径和未来方向的选择。[1]因此,目前中国工业税收负担整体上处于何等水平,以及哪些因素对税收负担有重要的影响,值得我们去分析和研究。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在财政政策中税收政策调控作用的重要体现就是税收负担的轻与重。税收负担大致可分为:宏观税收负担、行业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这三个维度进行衡量和研究。目前对于宏观税收负担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宏观税收负担的轻重(林?S等,2009);[2]当前宏观税收负担整体趋势以及税收负担是否处于合理的区间(钟鸣明,2007;郭庆旺、吕冰洋,2010);[3][4]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刘凤良等,2009;赵志耘、杨朝峰,2010);[5][6]行业税负现状以及税收负担与产业结构调整(张伦俊、李淑萍,2012)。[7]而微观税收负担的研究多与企业的资本结构(刘建民等,2013)、投融资情况、盈余管理(孙晓妍等,2014)等相联系。[8][9]
基于现有文献,本文所做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在中观层次上对于工业的税收负担状况进行了具体详细的描述,从而对于现阶段的工业税收负担状况有一定的把握,为今后税收政策的变革提供一个参考。其次,对税收负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文献的检索发现,现阶段关于税收负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主体税收负担两个层面,对于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产业的税收负担研究较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再者,中国现今进入新常态阶段,工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税收负担的合理性影响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未来方向,工业经济的良好发展也将反作用于国家的税收收入,并将影响未来税收政策的改革方向,因此,对工业税收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业税收负担相关理论
税收负担是纳税人承担的经济负担,反映了国家和微观主体之间就经济收益的分配关系,以税收绝对额或者税收相对额来表示,是国家对于微观主体经济活动的调整方式,体现出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负担与经济存在密切联系,合理的税收负担一方面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从而更好地履行其公共服务职能;另一方面,合理的税收负担对于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微观主体也具有积极作用。
供给学派对于税收负担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集中在供给方面,该学派提出分析税收负担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拉弗曲线(Laffer curve),以此来确定合理的税收负担水平,在税率最佳点上征税既可以获得最高的税收收入,又不会影响经济的增长。现阶段我国工业的发展面对日益加大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相关成本上升的压力,创新和转型升级成为工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难点。对于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工业自身不断地寻找突破点,另一方面税收政策也会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工业中的高技术产业而言亟须相关税收政策的扶持。
新古典增长理论在凯恩斯的分析框架中整合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各要素,以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对经济的增长进行了分析。资本和劳动要素对于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税收政策则是通过间接地影响社会资本的积累和劳动力的提供,进而影响着整个经济的增长。对于我国的工业各个行业,无论是资本密集型的行业还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一个国家税收政策的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