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各类型题解题技巧 专题十五 开放探究应用题课件.ppt

发布:2017-05-27约4.74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专题十五 开放探究应用题 类型一 材料、信息开放型题 【例1】 如图为某生物科技工程操作流 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此图表示基因工程的操作流 程图,如A为质粒,则C表示 ;如果D为受 体细胞,则C→D的过程采用 法。A为质 粒,则B的获取一般采取 、 等方法。 (2)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A和B形成C,属 于植物 技术,形成的C称为 ;从 C→D需经过分裂、 过程才能形成新的植株D。 (3)若A为骨髓瘤细胞,B为B淋巴细胞,则C为 细胞,C细胞在无限增殖过程中,还能产生 ,这项技术叫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4)若此图为试管牛的工厂化生产的技术流程图,则A(精子)需 ,从C发育到D(胚胎)需经历卵裂、 、 等阶段,然后进行,让它在受体牛内发育。 (5)若图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请在题图上用“→“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解析 (1)若此图表示基因工程操作流程,图中A为质粒,则B为目的基因,C为重组质粒,D为受体细胞;(2)若此图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图中A、 B分别为两种植物细胞,C为融合的原生质体,D为新的杂种植物。A、B形成C的过程上,还要经纤维素酶等处理,才能得到原生质体。(3)若A为骨髓瘤细胞,B为B淋巴细胞,则A、B形成C的过程为动物细胞融合;(4)A、B形成C是体外受精过程,B的获得一般需先用促性腺激素处理后,从卵巢中采集卵母细胞,在体外进行人工培养,然后与获能的精子受精。 答案 (1)重组质粒 导入 鸟枪法、逆转录法 (2)细胞融合 融合的原生质体(或杂种细胞) 分化 (3)杂交瘤 特异性抗体 (4)体外获能 桑椹胚 囊胚 胚胎移植(5)如图所示 解法总结 就本题来说,在复习中,围绕此图,还可作其他发散联想,如农作物的杂交育种过程也可用此图,若A、B为亲本,则C为F1,D为F2或为要选育的后代;如果把该图稍加修改,还可以用来考查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等。 类型二 思维和方法开放型题 【例2】近年来在防治稻田虫害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如①构建稻—萍—鱼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②培育转Bt基因抗虫水稻,减少虫害。此外,一些水稻遭遇虫害时会释放某些物质,引来天敌消灭害虫,科学家称之为稻田三重营养关系。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画出稻—萍—鱼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不考虑与人的联系)。 答案 见图 解析 本题涉及到的生物有:水稻、红萍、病菌、害虫、杂草、鱼、蓝藻,解答时要逐一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昆虫由于繁殖速度较快,进化也会相对较快,应及时通过生物技术更新品种;绘制生态系统能量图时要注意各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向,以及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解法总结 思维和方法开放型的试题,往往在同一问题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最终殊途同归。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所设条件和要求,寻找切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和广阔性。 类型三 答案和结论开放型题 【例3】 地震前动物常出现异常行为,例如“麻蛇冬眠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地震前兆与动物行为关系的研究,以期望能通过观察动物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的发生。已知与地震相关的因素有高磁、高电、强震和气体(如H2S、SO2等)。请帮助科研人员做以下工作: 列出一个课题名称: 。 提出相应的因变量及测量指标: 。 解析 本题的研究目的为“地震前兆与动物行为的关系”,且“已知与地震相关的因素有高磁、高电、强震和气体(如H2S、SO2等)”,所以可以针对不同的因素来设置不同的研究课题。 答案 探究强震对冬眠蛇的影响观测蛇出洞情况(探究高磁对冬眠蛇的影响,观测蛇出洞情况;探究气体对鱼的活动的影响,观测鱼跳出水面的情况;探究强震对鱼的活动的影响,观测鱼跳出水面的情况,合理即可) 解法总结 答案和结论开放型题的解题关键 答案和结论开放型题在每年高考中都有考查,在解题时,一要注意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尽量把问题思考全面;二要用准确的语言叙述,要用生物学术语答题,要抓住答题的关键词;三要切题,针对题干的“问”来答,切忌“离题”;四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