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各类型题解题技巧 专题四 信息迁移应用题课件.ppt

发布:2017-05-29约7.24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专题四 信息迁移应用题 类型一 文字信息迁移应用 【例1】 200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在“基因靶向”技术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他们通过对胚胎干细胞(ES细胞)DNA进行同源重组的方法,对靶基因进行定点突变,以消除某个基因的作用(基因敲除);或者对基因进行修饰,使该基因不表达或表达量极低(基因沉默)。然后将改造的ES细胞通过显微注射技术整合到野生型小鼠胚胎中,形成嵌合体小鼠。则嵌合体小鼠与野生型小鼠交配就能得到基因被改造过的小鼠。 (1)实验一般采用ES细胞作为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这是因为ES细胞具有发育的 。举出一例获取ES细胞的常用方法: 。“将改造的ES细胞通过显微注射技术整合到野生型小鼠胚胎中,形成嵌合体小鼠”,需采用 和 等技术。 (2)原产比利时的皮特兰猪,如果其某基因的基因型为 nn时,易出现应激综合症,科学家通过一定的方法“敲除”了该隐性基因,在此方法中第一步就是要进行基因定位,找到该基因所在的 ,然后用设计好的同源片段替代 。 (3)目前科学家已成功地将人类遗传病的基因如囊肿性纤维化基因移植到了小鼠身上,培育了患囊肿性纤维化病的小鼠,你认为此项工作的意义是 。 解析 本题以诺贝尔奖为材料信息,重在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题目的能力。(1)从ES细胞到嵌合体小鼠的形成,需要用到显微注射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和早期胚胎培养技术等。(2)基因存在于染色体DNA上,用同源片段可替代靶基因片段。(3)该项技术之所以获得诺贝尔奖,就在于它可以利用小鼠这个模型动物,进行人类疾病基因的研究。 答案 (1)全能性 从早期胚胎(囊胚内细胞团)中分离,从原始性腺中分离(任答一例) 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胚胎移植技术(或显微注射技术等) (2)染色体DNA 靶基因片段 (3)在模型动物小鼠身上做实验,进行人类疾病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攻克人类疾病 解法总结 如何解答新情境题 遇到新情境题,在读题时,首先要设法将其与所学过的知识或原理进行联系,找出适于解决此题的知识,精确地判断出运用哪种原理进行解题,与新科技联系比较紧密的原理有基因工程原理、细胞工程原理、生态工程原理等;其次要善于从题干中找答案,从近些年的高考题中可以看出,在文字信息迁移题中,有时会有个别题的答案就在题干内,要从题干中找出并大胆地填写。 类型二 曲线信息迁移应用 【例2】 在腌制蔬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某兴趣小组就“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展开了研究,操作如下:1月4日下午选取1、2、3号三只相同的泡菜坛,在每个坛中加入洗净的新鲜莲花菜0.6 kg,再分别倒入等量的煮沸过的10%的食盐水,将坛密封,3个泡菜坛均置于同一环境中。封坛前进行第一次取样,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来作为对照,后来定时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问: (1)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在腌制过程的第 天,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高值。若要食用,至少要腌制的第 天后比较好。 (2)某小组探究了不同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请你提出制作泡菜的最佳指导意见: 。 (3)为了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泡菜加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 解析 在1、2、3号坛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都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在开始腌制泡菜 时,坛内环境有利于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这些细菌可以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但随着腌制时间的增加,乳酸菌也大量繁殖,对硝酸盐还原菌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其生长繁殖受影响,造成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又有所下降),其中在1月7日亚硝酸盐含量最高,到1月14日亚硝酸盐的含量下降到最低水平,之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从图可以看出,图中的三条曲线为三种不同的食盐浓度,用5%的食盐腌制发酵达到10天后食用最适宜。 答案 (1)3 10 (2)用5%的食盐水制作泡菜比较合适,但要在发酵时间达10天以后食用比较适宜 (3)①在泡菜制作、装坛发酵等环节中要防止杂菌的污染;②注意腌制的时间,控制好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解法总结 坐标曲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