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 冠心病 (1).ppt

发布:2018-05-17约5.35千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要点 症状:胸痛严重超过30分钟,病人恐惧烦躁不安甚至休克, 心电图:早期异常高大T波,很快出现典型两个以上胸导联或相邻肢体导联ST段弓背抬高1mm并出现动态演变,1-2小时后出现Q波。若1个月后ST段仍持续抬高要考虑室壁瘤形成。 心肌损害的证据:心肌坏死标志物明显升高 超声心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甚至心脏破裂,晚期可以出现矛盾运动室壁瘤 不稳定性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期的处理 拟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初步处理后应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进行急诊治疗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 初步处理: 吸氧,心电监护 阿司匹林300mg嚼服 硝酸酯类:硝酸甘油静点 静脉注射吗啡止痛 对症处理:用利多卡因治疗频发室早、室速,室颤用非同步直流电转复除颤,高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安装临时起搏器,纠正水电失衡等 不稳定性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Sleight P.Current op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m J Cardiol.2003;92:4N-8N. 《全科医学与社区疾病管理-冠心病与血脂异常防治》,中华医学会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8》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WHO预计2020年冠心病将占全球疾病负担5.9%,为全球最大的疾病负担 冠心病发病率近年在我国呈急剧上升的趋势 2008年我国冠心病患病人数达5000万,每年新发病人数约75万人 现患心肌梗死至少200万人,每年新发至少50万人 冠心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2007年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64.67/10万,占所有心脏病死亡的64.28% 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72 冠心病的定义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冠脉痉挛、畸形、栓塞、炎症等)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 冠心病分类 稳定性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联合专业组。 *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不可控制: 遗传: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一级男性亲属发病时 55岁,一级女性亲属发病时 65岁) 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或绝经后) 性别:男性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2007版 可控制: 血脂异常 TC ≥ 6.22mmol/L,LDL-C ≥ 4.14mmol/L,HDL-C 1.04mmol/L,TG≥ 2.26mmol/L 高血压 糖尿病(冠心病等危症)或糖耐量异常 吸烟 肥胖 ( BMI ≥28 kg/m2) 缺乏运动 * 稳定型心绞痛——症状 疼痛部位: 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后,可波及心前区。常有放射痛,可放射到左肩、左上肢内侧、颈部、咽部或下颌部等部位 疼痛性质: 主要表现为一种压榨性、窒息、憋闷、发紧或沉重感,但一般不会是针刺样疼痛 诱发因素 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诱发,如走快路、爬坡时诱发 持续时间 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最长不超过30分钟 缓解方式 停下休息即可缓解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在数分钟内缓解症状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3月 * 体检常无明显异常 心绞痛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有时伴发乳头肌功能不全可闻及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体检尚能发现其他相关情况,如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也可发现高血压、脂质代谢障碍所致的黄色瘤等危险因素,颈动脉杂音或周围血管病变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 稳定型心绞痛——体征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3月 * 稳定型心绞痛——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 静息心电图* :所有拟诊心绞痛患者均应做12导联心电图,静息心电图正常不能排除冠心病心绞痛 发作心电图* :如果有ST-T动态改变符合心肌缺血时(ST段压低≥0.1mV,或抬高,R波振幅变小等),则支持心绞痛的诊断。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心电图负荷试验 超声心动图 多层CT或电子束CT冠脉成像 冠脉造影: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明确冠脉病变部位及狭窄程度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