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企业化管理的模式探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学结合企业化管理的模式探索
【摘要】探索校企合作“企业进班级”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自管体系的建立、企业化管理模式长效机制的创新及实施,认为以学生主导、企业监管、教研室辅助的“三管二链”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可以实现教学资源最优化、实效最快化、效益最大化,形成三方共赢的良好局势。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企业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062-02
高职教育离不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创新,订单式教学、模拟公司等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试探索校企合作“企业进班级”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自管体系的建立、企业化管理模式长效机制的创新及实施,认为以学生主导、企业监管、教研室辅助的“三管二链”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实现了教学资源最优化、实效最快化、效益最大化,形成了三方共赢的良好局势。
一、“企业进班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化管理的理念概述
“企业进班级”人才培养模式是引入实体企业进驻班级,将企业文化、企业项目、企业管理模式、行业标准及行业评价等引入专业、融入班级、注入课程。在企业运作和学校教学计划寻找契合点,使得教学与企业在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行业标准及行业评价等多方面融合。在企业管理和教学管理中寻找契合点,形成“三管二链”企业化管理模式;企业项目与教学计划相融合形成项目教学;行业标准化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一体化;行业评价与教学评价形成“三方互评”的教学评价模式,形成工学结合三方共赢教学模式。
二、以学生为主导的企业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创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从实际出发,在实施“企业进班级”过程中既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又兼顾企业生产活动,企业进驻专业,融入班级。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化管理、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差异很大,如何能达到教学目标又不影响企业生产呢?根据教学安排及学生专业成长特点,可建立“三管二链”企业化管理模式。在管理体系中形成了以学生自管为主导,企业监管、教研室监控“三方互动、三管齐下”的,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教学管理模式。这里“三方互动”是指企业方、教研室及学生三方参与,“三管齐下”是指学生自管、企业监管、教研室辅助三管齐下。其中学生自管是最主要的管理链,包含日常的教学管理、班级管理、项目任务、自检管理等,将原本的班干部管理的形式与企业管理对接,组成由员工、任务组长及项目经理助理的学生自管管理链,实施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主人翁意识。企业监管是关键的管理链,企业委派项目经理在班级全程监管学生任务完成质量、进度等,在专业知识、制作规范、管理流程,自检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并定期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任务安排、设计分析、设计方案、深度及规范等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培训。教研室监控是该教学管理模式辅助管理链,负责协调企业进行教学安排,监督企业课程教学的实施,监控学生自管效果等。
企业化管理分为两个阶段:半企业化管理与企业化管理,在大一和大二两个校企合作阶段采用半企业化自管的管理体系,大三校企合作阶段采用企业化管理。“三管二链”企业化管理模式中“二链”指的是根据管理对象所处的阶段、学习目的的差异性,分为两条管理链,第一条管理链是专业管理委员会管理大一、大二学生岗位学习的专业班级管理链,实行“半企业化”管理,成立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导的专业管理委员会,主要是对日常的教学管理、班级管理、企业课程项目任务管理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促进团队合作精神的建立,提升对专业岗位的认识等。第二条管理链是以企业项目为主导,大三学生进行项目参与的企业管理链,实行“企业化”管理,在这里企业直接参与到管理的实施。将原本的班干部管理的形式与企业管理对接,组成由员工、任务组长及项目经理助理的学生自管管理链,实施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和主人翁意识。具体说来,可采取以下两方面的措施。
一是建立专业管理委员会。专业管理委员会管理对象为大一、大二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在企业引导下培养和提高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基础专业知识、技能训练,企业课程培训。该阶段采用学生自管管理体系,成立专业管理委员会实施专业自我管理体系,该组织设有主席,副主席,学习部,纪律管理部,生活管理部和组织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整个专业在学习、活动、纪律、生活等进行全面管理,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专业的凝聚力,促进各班交流。在专业管理委员会下设置班级管理委员会,由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纪律检查委员等进行班级管理,主要管理本班班级的学习、纪律、卫生、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加强企业与班级、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沟通。
二是成立项目管理小组。根据企业项目的大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