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验光配镜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省妇幼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要内容 儿童眼的屈光学特点概述 儿童验光配镜的基本流程 儿童验光配镜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儿童眼的屈光学特点综述 眼的视力和屈光状态呈动态变化 不同年龄对应不同的正常标准,不像成人标准相对固定 远视、正视和近视在各年龄段出现频度不同 验光、配镜标准不能单纯以视力或舒适度作为标准,需考虑综合性因素 屈光不正类型与远、近视力的关系与成人有别 三、睫状肌麻痹验光与注意事项 不同年龄散瞳验光的间隔周期 3岁 ------------3月 3-6岁 ------------6月 6岁 ------------1年 复查可不需再次散瞳验光 检影与注意事项 确定检影工作距离(0.5m或0.67m) 顺动加正镜片,逆动加负镜片至各向中和,所加镜片光度为中和光度 以中和光度加人工近视度为散瞳检影光度 注:检影中多遇分合式影动,以较大部分影动为准检影,至对半分布影动为中和;其他不规则影动以瞳孔中央影动为准中和。 静态检影与动态检影 为提高验光速度与配合度,可手持镜片检影,但必须保证镜眼距(镜片在角膜顶点前12mm)以保证检影的准确性 镜片角度应调节到与成镜相同 试镜包括看远、近及阅读的清晰和舒适度 预后说明(如散瞳情况、戴镜方法、治疗方法、复查时间等) 儿童验光配镜原则 及注意事项 隐斜视 隐斜视无症状的可不处理 若出现症状,无屈光不正 超常外隐斜、有视疲劳症状、内融合力小且经训练半年无效的,给底向内的三棱镜,镜度小于隐斜度,分担在两眼 超常垂直隐斜经训练治疗视疲劳不解除或8?的垂直斜视给底与隐斜或斜视反向的适度(小于隐斜或斜视度且患者可接受,2/3为宜)三棱镜 隐斜视 出现症状,合并屈光不正 内隐斜视 合并远视,全矫,必要时联合采用三棱镜 合并近视,适当低矫,必要时联合采用三棱镜 合并散光,则应充分矫正 外隐斜视 合并远视,低矫,尽量不给予三棱镜,若实有必要,仅给予斜视度的1/4 合并近视,适当足矫,必要时联合采用三棱镜,若实有必要,仅给予斜视度的1/4 合并散光,则应充分矫正 间歇性外斜 中高度远视者给该年龄最佳视力的最低度 低度远视者(矫正视力与裸眼视力多相同)可以不给镜 近视者足度矫正 水平斜视 外斜视 合并远视者,尽可能低矫,但儿童也应考虑视力因素 合并近视者,尽可能足矫 外斜视(斜视度)看近大于看远者,低AC/A外斜视患者,可以试戴双光眼镜或多焦点眼镜。但看近增加调节,容易导致视疲劳 内斜视 合并远视 斜视度看近大于看远,高AC/A内斜视采用双光镜,下加度数与AC/A相关。 内斜手术矫正不足的给过矫约+1.00D光学治疗并观察 外斜手术过矫的内斜,看近斜视角>看远者略过矫 屈光参差给镜原则 婴幼至学龄正位眼屈光参差?+3.00D的,足矫 婴幼至学龄正位眼有屈光参差型弱视的,无论屈光参差大小,弱视眼给足, 散光按原则足矫 像不等在耐受阈内按正位眼给 像不等超过耐受程度的,以能耐受的最高屈光参差配镜 右+2.00DS~+1.50DC×180o 等效球镜+2.75D 左+0.50DS~+5.50DC×90o 等效球镜+3.25D 水平经向度数双眼差大 右+2.00, 左+6.00 右+2.00DS~+1.50DC×180o 等效球镜+2.75D 左+2.00DS~+2.50DC×90o 等效球镜+3.25D 水平经向度数 右+2.00, 左+4.50 治疗原则:在维持等效球镜的前提下,减少双眼水平方向的参差,使之达到忍受阈。 有间歇外斜或外隐斜的轻中度近视眼按检影度给足,一次不接受的分次给足。 小儿早发近视眼度数较深的同原发后天性近视眼给镜,注意保留眼轴、角膜曲率及眼压等资料并建档案,开方应告诉家长,患儿是病理性近视眼可能性大,应定期复诊。 弱视的屈光矫正 无论斜视、屈光不正或者屈光参差性弱视多有屈光不正 准确矫正屈光不正对治疗弱视至关重要 斜视性弱视的屈光矫正 伴有内斜视者:远视应全部矫正 不伴内斜视者:意见不一 欠矫:为了尽快让病人接受眼镜,获得满意的远视力,避免发生外斜视 全矫:弱视眼的调节力不足,弱视越深,调节力越差。因此伴有弱视的远视性屈光不正应全矫(矫正视力≤0.3,调节1/2~1/3) 其它类型弱视的屈光矫正 远视性屈光不正应全矫 全矫者弱视眼视力恢复正常较欠矫者所需时间短 屈光参差性弱视应尽可能全矫,给视觉发育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 (2)内斜视弱视儿童的近视镜配镜原则 有内斜视的弱视儿童,在配近视眼镜时,应当以能达到的最好视力的最低近视度数为原则。待弱视治愈后眼位如果不能矫正,可以进行内斜视矫正手术。 (3)外斜视弱视儿童的近视镜配镜原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