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课件 第一章.ppt

发布:2017-09-25约3.65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会计信息系统导论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将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相关概念、发展的背景功能结构,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的联系和区别。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以下内容: 会计信息系统的涵义 会计信息系统和手工会计的比较 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各模块的功能 会计软件的分类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P7) AIS (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    AIS是指由特定的人员、数据处理工具和数据处理规程组成的对会计信息处理的有机整体。它是专门用于企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收集、存储、传输和加工各种会计数据,输出会计信息,并将其反馈给各有关部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和决策活动提供帮助,为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部门提供财务信息的系统。  在商业环境中通常被叫做财务软件或会计软件。 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层次: 会计核算层次:主要提供日常核算 会计管理层次:主要为经营、管理者提供信息 会计预测层次:主要为单位提供预测、决策信息 1.1会计信息系统概述 二、AIS的三个阶段 (一)手工会计信息系统 靠人工对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分类、汇总和计算。 1.优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2.缺点:低速度、低效率、高差错率 (二)机械会计信息系统 19世纪---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将穿孔机、验孔机、分类机等应用到会计处理中。 (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会计信息系统中,由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 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产生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1954年10月: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在UNIVC—1计算机上计算员工的工资,意味着电算化会计的产生。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我国) 始于20世纪70年代。 1、尝试阶段(1983年以前) ▲ 1979年,财政部拨款500万元在长春一汽试点开发应用财务软件, 将计算机技术首次应用于会计领域。 ▲ “会计电算化”一词最早出现在1981年的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学会在 长春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 提出来的。 特点:少数企业单项会计业务的电算化 最为普遍是工资核算系统 2、自发发展阶段(1983——1989年) ▲ 1988年,全国已经有14%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发。 最多的仍是工资核算,其次是报表的编制。 ▲ 1988年,用友软件公司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专业从事商品化财务 软件开发的企业。 特点: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经为广大企业看好,但缺乏统一的规划 指导与管理,多数都是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和各自为政。 3、计划发展阶段(1989——1994年) ▲ 1989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 (试行)》,明确了以财政部为中心的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体系。 特点:会计软件开发向通用化、规范化、专业化、商品化方向发 展,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初步培养和形成了一支 力量雄厚的会计电算化队伍。 4、 普及阶段(1994年至今) ▲ 2000年,我国城市单位的会计人员有60%——70%接受会计电算 化初级培训,有10%——15%接受会计电算化中级专业知识的培训。 目前,我国财务软件的销售额已占到国内管理软件市场的50.4%,成 为管理软件市场的主体。 特点:会计电算化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已得到普及,会计软件的发展 也日趋成熟,并趋于网络化,但需要有功能更强大、适合各种不同类 型、行业的软件来支持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四、 会计软件概述 (一)会计软件的分类 1.按软件适用范围划分 分为通用会计软件和定点开发会计软件。 通用会计软件是指在某一范围内普遍适用的会计软件,通常又分为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全通用会计软件和适用于某一行业的行业通用会计软件。 定点开发会计软件也叫专用会计软件,是指仅适用于处理个别单位会计业务的会计软件。 2.按提供信息的层次划分 分为核算型会计软件和管理型会计软件。 核算型会计软件是指专门用于完成会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