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演示课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革命变革.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本节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资产阶级的政治解放;资产阶级的政治解放;政治解放所实现的解放只能是有产者的解放,而不是全人类的解放。
马克思明确指出:“政治解放本身并不是人的解放。”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第1卷,61页。;无产阶级是实现人类解放的“物质力量”。
无产阶级是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它“若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从而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就不能解放自己”,因而其具有最彻底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
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够理解并承担起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一方面是由于其本身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精神武器。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异化劳动学说;异化的含义;异化的含义;异化的基本形式;人的本质;异化的扬弃:共产主义;科学实践观标志着旧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分野,也是获得决定性奠基的确切标志。
旧唯物主义虽然确认了人和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却抹杀了主体的能动性,因而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对象、现实和感性。
唯心主义哲学虽然高度肯定了主体意识的能动性,却完全否定了意识的物质基础。
全部哲学的根本缺陷归结为一点,即完全不了解作为“感性活动”的人类实践。
;实践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既是一种感性的、客观的活动,又是一种主体的、能动的活动;在这种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获得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类实践活动理解为现存感性世界的基础。;科学的实践观,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基本环节,把它的组成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自然观中
在历史观中
在辩证法中
在认识论中
在价值论中;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在旧唯物主义那里,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脱节、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相脱节,是消极直观的唯物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之前,历史观领域一直为唯心主义所统治,人类历史被视为一种“天命”、“神意”。;旧唯物主义看不到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看不到人的能动性;
唯心主义看不到主体活动的物质基础,因而只是抽象地发展了主体的能动方面。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结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