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课堂教学评价中如何运用教师观察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如何运用教师观察法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教学评价意义重大,教学评价工作进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对学生评价的措施与方法是:“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通知明确提出使用教师观察法对学生的学习实施评价。笔者尝试对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教师观察法的概念作如下阐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行为的具体表现,对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程度进行评价,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相关的情意目标的感受程度等进行即时或历时评价,以引导学生更积极投入于学习的一种教学评价法。教师观察法运用于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经,是化教师积极引导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实施新课程标准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评价,也有利于教师去村施教的教学思想。
一、教师应树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全人和全程观察的意识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观认为,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完全是在结束教学活动后另外进行的工作。因此,教师应树立在教学全程中渗透进教学评价的观念和意识,其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观察进而对学生进行评价就是这种观念和意识指导下的一种重要评价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观察往往集中在那些行为比较突出的学生身上(反应敏捷行为活跃的学生、学习尖子、学有专长的学生、调皮的学生和学习不专心的学生等),那些学习中等或中上、性格文静、喜欢思索却不太喜欢表现自己的学生很容易为教师的观察所忽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行为观察时要多留意那些不“出色”甚至“默默无闻”的学生,教师的观察视角应指向每一个应该观察的对象。通过观察,教师在脑海中留下对班级每一个学生行为的感受和印象,以此作为因材施教的依据。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脑海中若没有某个学生行为的印象,就应该对该学生做观察补偿或重点观察了,或者反思自己对学生的行为观察是否有所偏失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观察应自然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停下教学去观察学生,也不能为观察而观察。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观察要完全建立在教师的正常教学和学生的正常学习的自然状态下来由教师不动声色地进行,教师要以爱心和公公和评价每一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观察要少作横向比较(如同班同学学习行为间的比较),多进行学生行为发展历程的纵向比较,从而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行为的健全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观察的情况分析要有科学的视角和具体的针对性措施,典型的个案还要结合个体的家庭、社会教育背景和其受教育的历程来进行。
二、教师应重点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行观察
教师在边教学边观察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可分为积极、消极和介于两者之间这三种。学生的学习方法有灵活、简单和僵化等多种类型。教师如何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呢?笔者总结出以下介入观察的观察类型并做简要分析。
(一)讲授中的观察。教师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学生的投入程度。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常可以观察到:有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配合教学的学生,有反应敏捷、理解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有认真听讲但反应较慢的学生,有反应敏捷、理解力强但耐心和持久学习能力不够的学生,还有总是在做小动作、不听讲、不看书、心不在焉的学生等。有上述课堂表现的学生的个性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结合观察对学生进行促进他们发展的评价,特别是对最后一种学生还应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做出他们可以接受、理解、认同甚至心服口服的评价。
(二)答问中的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观察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的好时机。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体现了他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他理解问题的方法以及他对问题理解的满意度(比如,他人觉得不满意,但答题者自己感觉很满意;或者他人觉得满意,但答题者自己感觉不满意)等,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这些相关信息的领会和把握是教师实现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钥匙,这需要教师有积极的观察态度和正确的观察视角。
(三)读书中的观察。教师观察学生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会发现:有的学生读书的态度与方法俱佳,有的学生态度与方法适得其反,还有的学生态度与方法俱不佳。教师如何引导?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端正态度,即读书时要有耐心、要细心、要和思考结合起来;其次是教务长学生灵活运用读书的方法,把浏览、读提纲结构、掌握关键词、慢读和解读等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观察学生读书并加以评价和引导,目的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四)思索中的观察。观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