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临床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临床分析
鲜晓梅 ( 新疆库尔勒巴州精神卫生中心 新疆库尔勒巴州 8 4 1 0 0 0 )
【摘要】目的 了解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特点,以便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猝死发生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1995年至2010年在我院住院期间发生猝死的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与研究组同性别、相同或相近年龄、入院时间及在猝死者当日仍住院的非死亡病例作为对照组,1:1匹配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共有24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猝死,猝死发生率为1.66permil;,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合并躯体疾病及心电图异常的情况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结论 精神科猝死患者中伴有躯体疾病及心电图异常者较多,对此类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应格外注意。
【关键词】精神科 猝死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225-01
猝死是指在24小时内没有任何死亡迹象、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1]。B a y[2]等一项大样本的纵向研究显示,精神病患者每年发生猝死为11.6/万。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精神病专科医院收治对象也逐步发生了变化,伴有躯体疾病的患者日益增多,住院患者的猝死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解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的特点,我们对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猝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便今后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降低猝死率。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研究组 研究组为1995年1月至2010年1月入住我院并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发生猝死者,共24例。
1.1.2对照组 对照组在研究组猝死当日仍住院的非死亡者中随机抽取,要求与研究组同性别、年龄(plusmn;5岁)、同诊断类别,入院时间(plusmn;5个月)进行1:1匹配。诊断标准使用CCMD-3,并由3名精神科主治医师(Kappa=0.81)对病例进行再诊断。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 采用回顾性方法查阅病例,收集两组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如年龄、精神科诊断、合并的躯体疾病(均经住院确诊)、用药情况及心电图结果。用药情况是指猝死前24小时患者精神科药物的用药情况,各种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均换算为氯丙嗪的等效剂量,并分为三个剂量组,即小(lt;400m g/日)、中(ge;400m g/日,lt;600m g/日)、大(ge;600m g/日),心电图选取距猝死最近的一次。
1.2.2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 P S 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检验。
2结果
2.1猝死者一般资料
表1 24例精神科住院猝死者的诊断(CCMD-3)
精神障碍诊断 例数 %
阿尔茨海默病(00) 1 3.6
精神分裂症(20) 17 75
分裂样精神病(22) 1 3.6
躁狂发作(30) 2 3.6
双相障碍(31) 1 7.1
抑郁发作(32) 2 3.6
在1446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中共有24例猝死,住院猝死率为1.66permil;,患者中14例为男性,10例为女性,年龄从20岁到73岁,平均为(46.19plusmn;14.72)岁。24例猝死者的诊断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发现,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猝死率为1.66permil;,低于Mehtonnen等对芬兰调查的2.03permil;[3],并在国内报道的0.22permil;-10.7permil;范围内[4,5]。Ruschena等报道[6]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猝死较一般人群高4.9倍,我们的研究显示75%的猝死者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考虑与精神病院以精神分裂症为主有关。Bay等的研究显示:合并心血管疾病增加精神病患者猝死的危险(3.5倍)[2],我们的结果显示合并躯体疾病增加猝死的危险。文献报道[7,8]各类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导致猝死,多数学者认为猝死可能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心律紊乱和传导阻滞所致[9],张正哲等报道[10],各种抗精神病药物导致心电图异常中以心肌劳损及心律失常较多。本研究猝死组心电图异常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