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江闽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脊柱外科 重庆(400042)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围手术的护理方式 方法?我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中的50例患者行椎体成形术,术前给予心理疏导,术中配合医务人员。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监测、体位护理、疼痛护理、腰背肌功能锻炼指导、并发症护理,出院及健康教育的指导。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术后生命体征平稳,24小时后均缓解疼痛及下床活动,无双下肢神经根症状,无骨水泥外漏及发热等并发症,术后3天出院。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和压缩骨折的有效方式,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还可以明显恢复被压缩椎体的高度,增加椎体的高度和强度,使脊柱的生理曲度得到恢复,并可增加胸腹腔容积与改善脏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细心的术前准备,配合医生做好术中,术后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反症,减轻患者痛苦及卧床时间,做好围手术期护理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重度骨质疏松,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1]。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各年龄时期均可发病但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经皮椎体内注射骨水泥到病变椎体达到增强椎体强度的目的,消除或减轻腰部疼痛,预防再骨折的发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创脊椎外科新技术。该技术通过球囊扩张,在椎体内形成一空腔,使手术者能在低压力下注入黏稠度较高的骨水泥,恢复椎体高度,纠正病椎的后凸畸形,即刻稳定病椎,有效解决由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脊柱转移瘤、多发性脊柱骨髓瘤等椎体病变所致的剧烈疼痛。该方法是一种微创手术,创伤小,愈合快,手术时间短及安全的手术方式。适用于重度骨质疏松,及新鲜的椎体骨折的患者。加强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不仅可以稳定患者的生命的体征,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不适,加强患者的术中、术后的配合度等优势,而且更加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现就对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需要进行椎体成形术的50例患者,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并将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如下的分析报告。
2.1临床资料
对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需要进行椎体成形术的50例患者,患者男性18例,女性32例;患者的年龄在43~68岁,平均为55.6plusmn;2.5岁。所有患者均是由于重度骨质疏松围导致的骨折,其中胸椎压缩骨折的患者28例,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22例,患者出现骨折的时间为2h~48h,平均为18.2plusmn;0.5h。患者表现出腰背疼痛患者47例,久坐时疼痛加剧;表现驼背的患者19例;3例患者无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对患者进行血清钙、磷、ALP 及羟脯(赖)氨酸等生化辅助检查,同时进行X 线检查、骨密度测量等确诊后均发现出现了退行性骨质疏松。在患者进行确诊之后,对患者需要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对于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诊断,首先需排除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多发性骨髓瘤、骨质软化症、肾性骨营养不良、儿童的成骨不全、转移瘤、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等导致的骨质疏松病例。同时以上病例要排除掉合并有无症状的稳定骨折、药物治疗后明显改善、无急性骨折证据的患者行预防性治疗、未纠正的凝血障碍和出血体质、目标椎体有骨髓炎、对手术所需要的任何物品过敏的绝对手术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1)根性的疼痛且明显超过椎体的疼痛,由与椎体塌陷无关的压迫综合症引起;(2)骨折块的后退引起明显的椎管压迫;(3)严重的椎体塌陷;(4)无痛的稳定骨折且病程超过2年;(5)一次同时治疗3个或以上节段的病例。
2.2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诊断标准
正常为BMD或BMC在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SD)之内;骨质减少为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1~2.5个标准差;骨质疏松症为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严重骨质疏松症为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并伴有1个或1个以上的脆性骨折。该诊断标准中BMD或BMC可在中轴骨或外周骨骼测定[2]。
2.3术前准备
行PVP患者必须在手术前2d收住入院;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出凝血时间、尿常规、心电图、胸片及其他常规实验室检查、配血。术前对患者进行正、侧、斜位的X光平片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MRI和(或)CT检查,评估患者骨质疏松的程度、骨质压缩破坏情况、骨质增生情况,椎管、椎间隙和椎间孔等情况。PV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