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一)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的基本准则 (二)民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全部民法的基本准则 (三)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和民法观念的综合反映 第一节 民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标准。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一)非规范性规定,不直接涉及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二)强行性规范,不允许当事人排除其适用 (三)不确定性规范,授予司法机关一定自由裁量权 三、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1指导功能 2 约束功能 3补充功能 第二节 民法各基本原则 一、 平等原则 (一)平等原则的含义 所谓平等原则,也称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指民事主体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其合法权益应当受法律的平等保护。它是指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民事主体互不隶属,各自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志,其合法权益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 1、人格的平等 民事主体享有独立、平等的法律人格,其中平等以独立为前提,独立以平等为归宿。 2、民事主体的地位平等; 3、民事主体平等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4、民事主体的民事权益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2000年5月4日傍晚,刘某约几个客户到樱花咖啡厅,进入大堂后,服务员用日语询问,当知道刘某及客户是中国人时,服务员告知刘某:“本咖啡厅不接待中国人,只接待日本人”。并以店堂告示为凭,拒绝刘某及其客人入座。刘某十分恼怒质问其原因,并发生冲突,引发纠纷。 问题:1、樱花咖啡厅是否可以依据店堂告示为由,拒绝提供服务,为什么? 2、樱花咖啡厅的行为是否违反民法的基本原则?违反哪项原则?为什么? 二、意思自治原则 一、意思自治原则的含义 意思自治原则,即自愿原则,指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广泛的行为自由,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设定权利和义务。 二、意思自治原则的内容 (一)允许当事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自主决定自己的事务,自由从事各种民事行为; (二)允许当事人通过法律行为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确立了国家机关干预民事主体行为自由的合理界限。 刘某与王某系邻居,王某为其所在地的镇长,刘某是一个集邮爱好者,其收藏的《祖国山河一片红》的邮票早使王垂涎欲滴,但王不愿意以市价购买。2000年,刘某申请宅基地建房被王某知道,王某指使相关人员拖着不办。刘找到王,王对刘说,如果将该邮票2000元转让于王某,此事可成。(市价20000元)刘无奈,只好按王之要求转让,王批准了刘的宅基地。房屋在半年内建好后,刘某以王胁迫为由向法院起诉,为此发生纠纷。 问题:1、刘某与王某之交易的性质如何认定?为什么? 2.行使撤消权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3、本案应当如何处理?为什么? 四、诚实信用原则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 诚实信用原则,是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维持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平衡的基本准则。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 (一)确立行为规则的功能 (二)通过解释填补法律漏洞和合同漏洞功能 (三)衡平的功能 甲明知道其新房屋南面邻地将建一高层楼房,但是在出售该房屋时却隐瞒了此信息,将该房屋以市价出售与乙。半年后,南面的高楼建成,乙的房屋因无法接受到阳光,为此引发纠纷。 问题:1、乙在本案中的被告有哪些?其法律依据是何? 2、甲的行为违反了民法的什么原则? 3、本案应当如何处理? 五、公序良俗原则 一、公序良俗原则的含义 (一)公共秩序 指社会存在发展所必要的一般秩序。 (二)善良风俗 善良风俗,是指社会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须遵循的一般道德。其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指社会所普遍承认的伦理道德,其二,是指某区域社会所普遍存在的风俗习惯。 二、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类型 1.违反国家公序;2.危害家庭关系; 3.违反性道德行为;4.射幸行为; 5.违反人权和人格尊严的行为; 6.限制经济自由的行为;7.违反公平竞争行为; 8.违反消费者保护的行为; 9.违反劳动者保护的行为;10.暴力行为。 案例分析 2004年6月12日,农民甲不顾当日的风力大小以及邻舍的麦田和打麦场,将自己田里的麦秆点燃,结果由于风力过大,吹散的带着火苗和火星的麦秆引燃了邻舍的麦田以及打麦场上的麦子,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请问:1甲的行为违反了民法上的哪一项基本原则? 2本案应当如何处理? 案例分析 李某是一砖厂老板,2004年2月25日,李某与张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