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剥开教育的责任》有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读《剥开教育的责任》有感
今天继续阅读了《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其中我读到了一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文字:每一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平庸的孩子,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独具秉赋、特长、潜能,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了解孩子,是不是真的了解孩子。
每个老师都会存在这样的偏差。对于一些积极活泼的孩子,我们会特别的偏爱他们,对于一些胆小、内向的孩子,我们往往会忽略。茜茜是我们班性格内向比较内向的小女孩,平时很难听到她说话,自然我也就没去注意她。一天,自由活动时,茜茜跑到我面前,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老师,你上课的时候为什么总不叫我回答问题?”我听了心里一怔,支吾着说:“可能是因为你没有举手吧?”“不,我举手了!”茜茜坚持说。我感到十分窘迫,但还是想方设法为自己找借口,低声地说:“那可能是老师没有看到。”茜茜听了,大声地说道:“那我以后把手举得高一些。”“好,我以后一定叫你。”“真的?”茜茜兴奋地问我,我用力点点头。她高兴地又蹦又跳,跑出了教室。我独自怔怔地坐在椅子上。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注重每个幼儿的发展,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了。可我却……
从那以后,我上课提出问题,不只让聪明能干的孩子回答,也想方设法让所有孩子都有说话的机会。我还发现茜茜的思维并不比别人差,语言发展也挺好。在我的公开课上,班上的小朋友都和我配合得很好。
每一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无论这个孩子在学习上是否出众,可我们老师现在对学习成绩过于关注,忽略了一些孩子的可爱之处,始终拿着同一标尺来衡量我们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闪光点被无限的缩小,直至看不见,优等生也越来越少,我们应走进学生的身心,要善于去发现他们的优点,换一种心态和学生相处,我相信,如果这样去做了,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优等生。
优秀孩子培养感悟
优秀孩子培养感悟
一 开篇碎语
这篇育儿经验点滴,是应几位同事朋友的要求所作的,他们认为我在育儿方面有点成绩,希望我写点经验和感悟,供他们参考借鉴。我认为也可作笑料。
其实,我十分愿意把我的育儿经验告诉别人,因为我是教育管理工作者,也经常与别人谈起对青少年教育的看法,谈起自己教育孩子所走过的路。我在这里不是想夸耀我女儿最终考上了北大,而是想表明:通过一定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品行更好,素养更高的人。这也是别人对我培养孩子最感兴趣的地方,也是我引以为骄傲的地方。
但我也发现,我并不比别人高明,有很多同事朋友的教育方法或许更好。毕竟他们大多是文化人,学士、硕士、博士,一个赛一个。更何况像样的育儿经,哪里找不到几十上百。所以我想说,我所写的,只是用我走过的路来证明各位同事朋友您现在做法的正确性,以增强您按现代教育理念和育儿方法继续做下去的信心,更大胆地走自己的路。
另外,我非常同意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道理。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可以借鉴,但每个孩子各有特点,教育还得因材施教。狼爸有狼爸的狼招儿,虎妈有虎妈的虎法;据说朗朗学钢琴成功,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合力的结果;我教育孩子又有我教育的特点。当然,育儿还是有大道理可循的,即教育规律。如果违背教育规律去育儿,本末倒置,可能会适得其反。我现在比较自豪的,是我孩子品学兼优,没有怪脾气,没有让人讨厌的个性,受到相处过的各类人士的欢迎,真正是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这些年我较忧心的,是现在整个教育空气过于浮躁。有人说,我们的学校教育已变成“机器生产”,过去“传道,授业,解惑”之功能已大大退化。我比较同意这种观点。我担心我们的民族,将来还有没有人愿意做普通人,有没有人愿意做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的普通劳动者!我,真诚希望我们的各级学校教育和广大家长冷静下来,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理念,回归教育本位。真诚祝愿我的朋友们在教育孩子上比我做得更好!
最后,请理解我的“育儿经”,隐去真名实姓,因为现代网络技术太具传播性,我担心传播出去后,会影响我们一家人正常平静的生活。同时,我写育儿经,完全出于教育者的善意冲动,如果对读者那怕有一分可借鉴之处,我心足矣,别无他求。所以您可转发给您的朋友。
真诚感谢您能拨冗阅读!
二 女儿的亮点
幼儿园与小学
女儿是幸运的,幼儿园和小学就读的是教学质量比较好的学校,我的家乡A市某师范大学的附属幼儿园和小学,学习成绩总能排在前几位。三岁入园,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很快就表现出众,成为老师和同学公认的好孩子。在小学,孩子一到三年级的班主任R老师曾对我说,她观察了三年,我女儿和另外两个同学,上课注意力最集中,眼神总是跟着老师走,今后这三个孩子不会有错。R老师的话还真应验了,这三个孩子后来都先后考入了北京大学。
这个阶段,女儿曾遇到过两次较大的锻炼机会。一次在幼儿园,参加舞蹈班排练没被指导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