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读“爱的教育”有感.doc

发布:2017-03-16约3.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读《爱的教育》有感 《爱的教育》是流传世界各国的一本儿童名着,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于1886年。这是一篇以父母对儿女的一片挚爱之心和殷切期盼的一本书,这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来记叙的,每篇日记,字数虽少。但其中所含的情感却明显突出。它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接触,孩子的眼光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更加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让人人都有一种想要阅读的渴望。孩子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他们才都有一种共同的情感步伐。有位先生在序言中说,在1920年,他得到这本书的日译本后,一边读一边流泪。他许愿要译成中文,不光是给孩子们读,让所有读这本书的人都跟他一样,感动、惭愧。他终于在1923年将书译成中文,并首先在当时一本有影响的成人综合月刊《东方杂志》上连载。后由开明书店作为《世界少年文学丛刊》出版单行本。文章有三个部分穿插而成的:第一部分是小主人公的生活纪实,记述了从开学第一天到学期末整整一个学年中的学习和生活;第二部分是老师讲的每月故事一共有九则,每一则都是富有教育意义的;第三部分是恩里科的妈妈、爸爸、姐姐写给恩里科的书信。三大部分构成了一个小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学校、社会和家庭各个方面。通过一件件平凡的、细微的事,展示了人性的善良与纯洁,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凝聚了一种纯美的情感。“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动幸福。”这句话就是《爱的教育》全书的精髓,完美地诠释了每一篇小故事深刻的内涵。作者用爱塑造人,因为我们这个世界缺少不了爱,爱引导着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敢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充满爱的世界。爱,就如同尘埃一般时时刻刻漂浮在空中,每天都围绕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踪而常常会被我们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里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命之中。我们应该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老师、父母、同学、邻居……包括所有那些素不相识却渴望温暖的不幸者。“爱的教育”不是一种空洞的说教,而是平凡生活中真真切切地感受。 《爱的教育》虽然写的是有关意大利孩子的故事,但我们仍可以学到很多有关爱的故事,体验爱的伟大,让我们的心灵更加纯洁。善良与爱是心灵上的鲜花,愿这鲜花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人的精神原野上! 《告诉孩子,你真棒!》 ???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好有哲理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明白孩子的任何一个小改变在你眼中都要看成是珍宝,对他的改变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那么惊喜。孩子年纪小人生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不要给以孩子过高的期望。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作别的孩子的复制品。所以当他学会写第一个字.讲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发,把他的过去和现在拿来进行比较,哪怕是有了小小的进步和改变我们都要真诚地给孩子鼓励和支持。不要吝啬你的那句“你真棒”虽然他写的这个字在你的眼里写得不是很好,远远达不到你所要求的。但是作为爱他关心他养育他的父母,更不应该有这样消极的想法。应该用你的温暖去其实,孩子们每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极端举动。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调皮鬼一类里的孩子,为什么他们总是在犯错之后还是改不过来?其实他们的心并不是真的很坏!一直想和老师作对!而是我们给了他们认为不平等的“待遇”。他是这么想的:大家都不喜欢我,连老师都说我不听话。干脆坏到底吧谁也不敢来惹我!这样总比闷着好。这样的例子我身边也有发生:我班有一个小孩很好动,跟人家接触的时候动作特别粗鲁,常伤害到别人,他的力气也比较大,常喜欢起脚踢向别的小朋友。他的行为在我看来是一种无奈的发泄,因为大家都不跟他玩所以心里很难受。其他老师对他的态度都是很严厉的。有一次,我上课我故意点他起来回答问题时,发现他的答案是最好的,我在全班小孩的面前夸张地表扬他“哇噻!你真了不起!真是太棒了!”接下来他像变了一个人很安静专心地做每一件事。我让让他把教室里的油画棒盒叠好,他一个人忙得满土大汗直到把所有的盒子叠整齐!之后还问我“老师,还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吗?”当时我对他的举动感到无比的震惊!确实,我给他的信任让他感到很自信和骄傲,因为老师已经认可他是个能干的孩子了! ??? 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常告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