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与活动组织 .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校本教研活动组织技巧 ? 校本教研的分类 ? 课堂教学的观察点 ? 课后议课的技巧 ◆校本教研的分类 个体教研 1、三次关注,两次反思 2、教学反思 3、理论研修 4、网络研修 群体教研 以骨干教师为主的教研活动: 1、点菜式教研活动 2、骨干教师示范性的教研活动 3、课题研究的教研活动 以一般教师为主的教研活动: 4、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5、磨课教研活动 6、诊断实践研究 7、案例研究 8、录像研究 9、基于问题的课例研究 10、命题教研活动 以新教师为主的教研活动: 11、师带徒活动 ◆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基本流程为:方案设计→课堂行动→评议反思→方案修正→再次反思→撰写案例。 一、方案设计 集体备课 包括两个阶段 个体设计 二、课堂设计 1、分工安排 第一组任务:观察教师 第二组任务:观察学生 第三组任务:观察教学实施 2、课堂观察 3、课堂记录 观察教师 观察学生 观察教学实施 三、评议反思 四、方案修正 1、各自修正 2、合并修改 五、再次反思 1、细节反思 2、后续反思六、撰写案例 课堂教学观察点 1.教学内容的确定容量大小是否适中? 2.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准确,简洁?指导性如何? 3.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新颖到位? 4.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 5.信息技术资源的应用是否科学? 6.常规教学媒体运用是否恰当? 7.教师的启发、点拨、诱导是否积极有效? 8.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否清楚明了? 9.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等的角色是否到位? 10.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是否做到有效组织? 11.练习、作业的设计及组织、指导是否到位? 12.教学效果的反馈矫正是否及时实效? 13.学生参与课堂的表现是否积极主动,多边信息交流是否畅通? 14.课堂上学生板演、动手演示、单独朗读、板练、实验等的参与面达到了多少? 15.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反映的准确率达到了多少? 16.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多元评价是否真诚、由衷、贴切? 17.课堂教学常规是否有序、也有特色? 18.教师的亲和力是否增强? 19.教师的语言基本功是否达到学科教学要求? 20.教师的板书是否科学、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21.教师是否注重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及时帮扶? 22.课堂教学是否符合学科教学特点及技能训练? 23.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作品以及预习成果能否得到及时检查、评价和应用? 24.学生参与教的次数和质量是否得到充分体现? 专题教研活动的观察需由教研组或者组织者围绕专题设计,以便增强观察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课后议课的技巧 互补完善 质疑问难 争议争辩 提出意见 提出建议 *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