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

发布:2017-07-05约6.28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I卷 一、选择题 1.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都以铭文的方式颂扬祖德,感念王恩,字数比商代有了明显的增加,也有一些青铜器记载了宗庙册命或赏赐中的诰、命、记、誓、训、颂等内容。这反映出西周 A.文化传承意识增强 C.宗法礼仪渐趋崩解 B.书法艺术日益成熟 D.青铜工艺水平提高 2.西汉初年,统治集团形成这样的认识,宰相不应限于政务细节之中,而应更加务虚,所谓“宰相器”者,应“知大体”,有宽仁的“长者之风”。这一认识主要基于 A.防范丞相擅政 B.稳定统治秩序 C.重建儒家信仰 D. 抑制军功新贵 3. 宋太祖“首定商税则例”,建立了上自三司,下至州县的征收体系,“自后累朝守为家法”;宋人更是将侵夺盐、茶商人利益的行为与违背祖宗家法相比拟,称“非独妨害客人兴贩,显是有违祖宗成法”。这些政策和认识 A.遏制了官僚集团的腐败 B.造成了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 C.导致了经济思想趋于保守 D.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4.元代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各行省设丞相1员、平章政事2员、右丞l员、左丞l员、参知政事2员,采取群官圆署、集体议政方式,其中丞相、平章政事总领民政和军政,左、右丞和参知政事主管区内的具体行政事务,据此可知,元代 A.中央政府过分集权 B.政制缺乏制约机制 C.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D.地方行政体制混乱 5.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 《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 A.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 B.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 C.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 D.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 6.表2反映出 A.资政院掌握最高财政审核权 B.晚清各项财政收支较为均衡 C.农民各种赋税负担大为减轻 D.国家财税管理体制走向近代化 7.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这一变化说明 A.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 B.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 C.中国士人面临文化落差难以应对 D.中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 8. 二战期间,中国扶助朝鲜和越南的独立运动,派遣远征军出征缅甸,介入英印事务。1942年,蒋介石以中国战区总司令身份出访印度,希望印英当局允许印度取得自治领地位,并保证其战后独立,同时希望印度国大党暂缓提出立即独立要求,放弃不合作政策。这反映出中国 A.增强了大国意识与大国责任感 B.成为了亚洲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 C.顺应了抗战局面根本好转的形势 D.保持了与英美一致的外交策略 9. 民国前期,有人曾与报人王新命谈论选女婿的标准,要求“三十岁以下,又成名又成业者,且非军人。”王回答说:“在科举已废的今天,三十岁以下能够成名成业的非军人,实不可多得。”这反映出 A.科举废除导致青年人仕无门 B.战乱催生国人尚武精神形成 C.时代进步推动婚姻观念剧变 D.国家震荡致使社会权势转移 10. 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1953年8月,美国总统签署“难民解救法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这也是百年留学史上,美国第一次让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 A.美国向新中国释放外交善意 B.祖国强大提升了留美学生的地位 C.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 D.科技革命促使美国招揽中国人才 11.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为数众多的旧产婆采用落后的接生办法,造成了严重的产妇和婴儿死亡问题。图4为1955年,中国农村通过训练和改造旧产婆,实行新的接生法,儿童的成活率明显提高的景象。这说明当时 A.优生节育己经成为国家战略 B.农村妇女乐于接受新生事物 C.科学扫盲推动社会改造深人 D.党和政府工作重心仍在农村 12. 1980年和1981年连续两年,中国农用机械产销大幅度下降,1981年农机总产值比1979 年下降28.8%。1982年以后,农机工业开始回升,1985年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78 % , 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