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防打架斗殴主题班会教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校园防打架斗殴主题班会教案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9 页
校园防打架斗殴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主题:严禁学生携带管制刀具
活动目的:为净化校园治安环境,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安全
活动对象:四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地点:教室
活动时间:207年6月24日
活动准备:安全知识
活动过程:
一、(甲):管制刀具的类型:
管制刀具包括如下:
(1) 匕首、三棱刀、三棱刮刀、半圆刮刀、侵刀、扒皮刀、羊骨刀、猎刀、弹簧刀;
(2) 刀体八厘米以上,带自锁装置或非折叠式的单刃、双刃尖刀;
(3) 武术用刀(能开刃的)、剑等器械;
(4) 少数民族用的藏刀、腰刀、靴刀;
(5) 其它可能危害社会治安的刀具。
二、(乙):携带管制刀具的危害
学生携带管制刀具,如果屡教不改,就构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所说的严重不良行为,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学生携带管制刀具的危害性在于:
一是由于玩耍而伤及自己或他人,严重的像本案的陈某一样,构成犯罪。
二是学生携带管制刀具,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犯罪工具,危害公共安全。 三是由于携带管制刀具,助长了学生逞强好胜的心理,一旦与同学发生冲突,随身携带的管制刀具很可能成为实施犯罪的工具。因此,制止学生携带管制刀具,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需要。
下面一起看一个真实的案例:学生陈某,出于好奇,在地摊上买了一把弹簧刀。一天,他与同学小于一起去学校,途中二人因口角而扭打,身单力薄的陈某争不
过身高马大的小于,情急之下,抽出弹簧刀向小于扎去。小于顿时血流如注,躺倒在地。陈某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被送入少年犯管教所服刑。
有的学生也许会说,现在出门带把刀,只是为了防身,难道这也犯法吗?实际上,不少未成年人随身携带刀具可能是出于防卫的需要,认为身上有武器就显得有身份,没有人敢欺负自己。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他不能保证不使用这把刀,更不能保证他的刀不被别人甚至坏人抢走,成为伤人的凶器。
青少年思想比较简单,遇事容易冲动、偏激。在校内外同学之间发生一些磨擦或矛盾都是难免的,一旦不能控制自己,就会酿成无法预计的后果,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和家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根据公安部门对部分刀具实行管制的暂行规定,不仅仅是未成年人,即便是成年人随身携带属于管制范围的刀具,也同样是不合法的。
同时,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于非法携带管制刀具的人,即使其未造成任何后果,也要给予治安处罚。
青少年应该做一名明智的守法者,认清携带管制刀具的危害,保证自己及他人的健康成长。
三、(乙):工作任务及要求
采取有力措施集中开展收缴工作。要逐学生地进行收缴。并以此为契机,帮助学校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力量,全面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学校治安秩序稳定和教育、生活、工作正常运行。
四、(甲)管制刀具排查工作的落实
由各小组组长协同两位班长完成,做到每天晨检,晨检之后由检察人员做好相应的记录。
五、学生自由发言
六、(合)管制刀具排查的意思
努力营造浓厚的安全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学习环境,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打架斗殴的危害。
2、学生如何抵制打架斗殴,如何抵制校园暴力。
教学过程
一、抵制打架斗殴,辨别是前提
一些同学在遭遇打架斗殴、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不知,以为打架斗殴仅仅是不礼貌行为;另一些同学在目睹打架斗殴时也无动于衷,以为只是同学间的“嬉闹”。要抵制打架斗殴,首先要具备对打架斗殴的识别能力。
打架斗殴包括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行为暴力在打架斗殴现象中最为普遍。
行为暴力主要指包括、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二、向打架斗殴说“不”
频频发生的打架斗殴打破了校园里原本属于我们的宁静与和谐,为了不让校园这方净土成为另一个“江湖”,为了不让我们的“花季”变成“花祭”,我们要坚决向打架斗殴说“不”!
①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不参与打架斗殴。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坚决不充当打架斗殴行为中的帮凶。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主动与他人沟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④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施暴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这是打架斗殴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保护自己,关注他人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打架斗殴的发生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同学间因口舌之争或其他原因的肢体冲突。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争执、事端。预防争执和事端应做好以下两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