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委实施三大举措强力推进的项目管理规范化科学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京市科委实施三大举措强力推进的项目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北京市科委每年有约10亿元的科技经费,要通过科技项目拨下去。北京市科委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如何使科技计划管理工作更加公平、公开、公正和廉洁,是北京市科委长期以来一直致力改革的方向。特别是2003年以来,北京市科委积极地实施了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加强对科技项目实行全过程管理、对市科委干部参加市科技项目和申报奖励作出严格规定等三大举措。这三大举措对强化科技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科技计划项目由“申报”改为“征集”
为了充分发挥政府科技计划工作对社会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导向作用,确保科技投入重点和方向的正确性,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首都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核心问题,用科技手段促进首都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北京市科委加强科技计划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以科技计划管理工作更加公平、公开、公正为目标,积极开展了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工作。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北京市科委从项目的遴选、立项、实施,以及检查监督等方面系统探索了科技计划管理新思路,开展了领域预研、编制重点领域指南、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科技计划项目等工作,实行了重大项目立项的公示制度、重大项目实施的招标制度,并加强了项目督查工作。
加强领域预研 编制《重点领域指南》
加强领域预研和编制《重点领域指南》,是北京市科委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努力创新科技发展的宏观指导方式,积极探索科技计划管理顶层设计新思路,全面改进科技计划管理质量、提升科技管理整体水平的新举措。
为了确保预研工作取得实效,北京市科委确立了由主管主任负责,中介服务机构和专家广泛参与的领域预研工作方式。2003~2004年的预研工作从2003年2月正式启动,并成立了由科委各业务处室、专业中心、中介机构和专家组成的联合工作小组。
2003年4~10月,由科委主任带队,项目组到区县、委办局和重点企业(行业)进行调研,先后走访了十几个委办局、18个区县,深入调研了首都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随后,由科委各业务处组织了十几次关于产业、技术和科技工作的专家调研会,最终形成了领域预研初稿。
初稿完成后,于2003年11月初交由北京清华工研院,由该院组织向清华大学专家征求意见,并形成了修改意见,最后由北京市科委形成了《北京市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指南(2005―2008)》(简称《重点领域指南》)。
《重点领域指南》在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农业、城市管理、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等七大领域中,凝练了30个细分领域作为2005~2008年北京市科委重点支持领域。《重点领域指南》的编制是在调研了首都经济、城市和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研究了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的基础上编写的,并组织了产业、技术和科技管理部门专家召开多次调研会,咨询了大量技术、经济和管理方面的专家,涉及众多中央和市属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经过反复修改后完成的。编制过程体现了广泛的参与性。
实施重大项目公示制度 增强公开性和导向性
《重点领域指南》于2004年4月29日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发布。《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科技日报》等众多新闻媒体的记者出席了发布会。北京市科委在这些媒体上公布了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农业、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医疗卫生等七大领域,30个细分领域的重要信息。
随着《重点领域指南》的公布,北京市科委还向社会发布了《北京市科委关于征集2005年科研项目(课题)建议的通告》,于2004年5月9日到6月9日,向社会公开征集2005年重点支持项目(课题)建议。此项措施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受到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好评。截至6月9日,共收到科研项目(课题)建议1845个。在征集到的项目(课题)建议中,政府管理部门的建议占9.3%,企业的建议占28.3%,科研机构的建议占39.4%,高校的建议占18.6%,个人的建议占4.4%。
目前,北京市科委正在按领域对已经征集到的项目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并将在分析研究各类建议的基础上,以征集到的建议为素材,紧密结合北京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结合北京市科技资源特点和现有的研究基础,凝练形成重大项目方案。通过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科技资源为北京市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服务。
据了解,重大项目凝练出来之后,将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进一步增强科技计划的公开性。
引入招标制度 加强整合力度
2004年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管理工作在前三年实行项目招标工作的基础上,加大招标力度,进一步扩大招标范围,完善和规范招标工作,进一步增强科技计划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