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质和遗传.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会计学
1
2
第1页/共53页
3
第一节 母性影响
短暂的母性影响--欧洲麦粉蛾色素的遗传
欧洲麦蛾野生型幼虫的皮中含有色素,成虫复眼为深褐色。这种色素是由犬尿氨酸所形成的,由一对基因(Aa)控制。
第2页/共53页
4
第3页/共53页
5
基因A使幼虫着色,卵母细胞中有A基因存在,细胞质中含有A基因产物——色素。
这种影响是暂时的:缺少A基因,不能合成色素,随着个体的发育,色素消耗,成虫时为红色。
第4页/共53页
6
持久的母性影响---锥实螺外壳的旋转方向
第5页/共53页
7
根据研究锥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是由一对基因差别决定的,右旋(D)对左旋(d)为显性。
锥实螺外壳旋转方向是由受精卵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时纺锤体分裂方向所决定的。受精卵纺锤体向中线的右侧分裂时为右旋,向中线的左侧分裂时为左旋。
第6页/共53页
8
右旋 左旋
第7页/共53页
9
第二节 细胞质遗传
一、叶绿体遗传的花斑现象
1. 发现
1901年,柯伦斯发现紫茉莉中有一种花斑植株,着生绿色,白色和花斑三种枝条。他分别以这三种枝条上的花作母本,用三种枝条上的花粉分别授给上述每个作为母本的花上,杂交后代的表现如表。
第8页/共53页
10
图12-4 紫茉莉的花斑植株
第9页/共53页
11
紫茉莉花斑性状的遗传
第10页/共53页
12
由此可知,决定枝条和叶色的遗传物质是通过母本传递的。花斑枝条的绿叶细胞含有正常的绿色质体(即叶绿体),白细胞只含无叶绿素的白色质体(白色体),而在绿白组织之间的交界区域,某些细胞里既有叶绿体,又有白色体。由此得出结论:植物的这种花斑现象是叶绿体的前体——质体变异造成的。由于质体在细胞分裂中随机分配给子细胞,而不象染色体那样均等的分配。
第11页/共53页
13
因此,经过多次的细胞分裂,一个原来含有两种质体(正常和变异)的细胞,就会分裂成细胞质内含有正常质体、含有白化质体以及含有混合质体的三种细胞。由于精子内不含质体,所以由上述三种细胞分别发育的卵细胞,无论接受何种花粉的精子受精,其子代将与提供卵子的母本相似,分别发育成正常绿色植株、白化植株和花斑植株。
第12页/共53页
14
第13页/共53页
15
2、叶绿体遗传的规律
(1)自主性。
(2)相对自主性。某些情况下,质体的变异是由核基因所造成的。
第14页/共53页
16
3、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双链环状DNA
●12~160kb大小,多数为150kb
●基因组结构
目前已经测定了烟草(shinozaki,1986)、水稻(Hiratsuka,1989)等叶绿体DNA的全序列。
第15页/共53页
17
举例:烟草叶绿体基因组结构
大小:156kb,环状
分区(4个区):
86.5kb的大单拷贝区(LSC)
18.5kb的小单拷贝区(SSC)
两个等同的25kb 倒位重复区(IRA、IRB)
第16页/共53页
18
图12-6 烟草叶绿体基因组的基因图
第17页/共53页
19
二、线粒体遗传的表现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中的重要细胞器,与某些性状的
遗传有直接联系。
1.红色面包霉
红色面包霉有一种缓慢生长突变型,在正常繁殖条件
下能稳定地遗传下去。
把突变型与野生型进行正交,当突变型的原子囊果与
野生型的分生孢子受精结合时,所有子代都是突变型。把
突变型与野生型进行反交,当野生型的原子果与突变型的
分生孢子受精结合时,所有子代都是野生型。
第18页/共53页
20
图12-7 红色面包霉缓慢生长突变型
第19页/共53页
21
在这两组杂交中,所有的染色体基因决定的性状都表现1∶1分离。表明,当缓慢生长特性被原子囊果携带时,就能传给所有子代。而这种特性由分生孢子携带,就不能传给子代。生长缓慢的突变型不仅不正常,而且在幼嫩培养阶段不含细胞色素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产生与线粒体有关,所以可以推测,有关的基因在线粒体中。
第20页/共53页
22
2. 啤酒酵母
属于子囊菌,它在有性生殖时,不同交配型相结合形成的二倍体合子。酵母有一种“小菌落”个体。这种类型经培养后只能产生小菌落。
如果把小菌藩酵母同正常个体交配,则只产生正常的二倍体合子。它们的单倍体后代也表现正常,不再分离小菌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