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质遗传(共96张PPT).pptx
第九章细胞质遗传
Chapter9CytoplasmicInheritance;2;第一节细胞质遗传的特点;4;5;6;7;核遗传:
由核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细胞质遗传(cytoplasmicinheritance):
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也称为非孟德尔遗传(non-Mendelianinheritance)、核外遗传(extra-nuclearinheritance)、母体遗传(maternalinheritance)、非染色体遗传(non-chromosomalinheritance)、染色体外遗传(extra-chromosomalinheritance)。
细胞质基因组(plasmon):
所有细胞器和细胞质颗粒中遗传物质的统称。;二、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1.特点
⑴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
核遗传:表现相同,其遗传物质由雌核和雄核共同提供;
质遗传:表现不同,某些性状只由母本传递给子代,故细胞质遗传又称母性遗传。;10;11;12;13;14;15;16;17;18;第三节叶绿体遗传
一、叶绿体遗传的花斑现象
二、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一、叶绿体遗传的表现
1、紫茉莉花斑性状遗传
①紫茉莉中花斑植株
1909,柯伦斯(Correns,C.E.),非孟德尔遗传发现者,洗澡花(紫茉莉)花斑枝条。;21;接受花粉的枝条;23;24;25;26;27;28;①S(rr)×N(rr)?S(rr)中,F1表现不育。
核基因组染色体基因(核DNA)
由受精前母体卵细胞基因型决定子代性状表现的母性影响。
∴这一假说是假定供能水平高低取决于mtDNA,而耗能水平的高低则决定于核基因。
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多基因不育更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URF:尚未确定开放阅读框架。
⑵通过连续的回交能把母本的核基因全部置换掉,但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控制的性状仍不消失。
⑶由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
ij核基因纯合时使胞质内质体突变。
真核生物有性过程中配子的差异:
仅交换两个小核中的一个,未交换细胞质内的卡巴粒,F1其表型不变。
同时解决不育系繁种和杂种种子生产的问题:
2个小核发育成2个大核;;30;31;32;33;34;35;36;第六节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及其遗传机理
核不育基因r,不能恢复不育株育性;
其中:N(rr)个体具有保持母本不育性在世代中稳定的能力,称为保持系(B)。
由核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①ctDNA与细菌DNA相似,裸露的DNA;
④两个体互换1个小核,并与未交换小核合并;
质核型不育性由于细胞质基因育核基因间的互作,故即可以找到保持系?不育性得到保持、也可找到相应恢复系?育性得到恢复,实现三系配套。
多数核不育型均受简单的一对隐性基因(msms)所控制,纯合体(msms)表现为雄性不育。
R可补偿s的不足、N可补偿r的不足。
Kappa粒位于细胞质内(呈游离状态),K位于核内。
在原核生物和某些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之外,还有另一类称为附加体和共生体的细胞质颗粒中也存在遗传物质。
烟草ctDNA为155844bp、水稻ctDNA为34525bp。
进化程度较高,栽培品种中线粒体能量转化率高、供能高,供求平衡?雄性可育。
有关基因的表现型效应较弱,但有累加效应,随着恢复基因的增加其育性上升。
1个细胞分裂成2个,各含2个二倍体体小核。
质核型不育性由于细胞质基因育核基因间的互作,故即可以找到保持系?不育性得到保持、也可找到相应恢复系?育性得到恢复,实现三系配套。;38;一、线粒体遗传的表现
二、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40;原子囊果(卵细胞);42;43;44;45;46;线粒体大小及数目:
几种生物的mtDNA;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一、植物雄性不育性的概念
二、植物雄性不育性类型
三、植物雄性不育性的遗传;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