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史摘要精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画历史摘要
一 汉魏、两晋、六朝
汉汉画今所见者,惟有画像石刻。凡人世生活诸事,无不可入画,又多神采。
曹不(弗)兴,吴人。“江南画家之祖”。“其体稠迭”、“衣服紧窄”的“曹衣出水”之称,一说指曹不兴,张彦远一说指北齐画家曹仲达。
戴逵(安道),东晋人。工画,善雕像。
顾恺之(长康、虎头),东晋无锡人。主倡“传神”(“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以形写神”、“迁想妙得”,而且讲“山有面,则背向有影”)。号称“三绝”:才绝、画绝、痴绝。线条如“春蚕吐丝”(《画鉴》)。“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历代名画记》)。代表作《维摩诘》、《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均为连环画图式。。
陆探微,南朝宋吴中人。画人物“六法完备”(谢赫语),传画天王像,衣袖转折起伏七八笔,细审竟是一笔写出,其气不断。
张僧繇,南朝梁吴中人。画释为多,骨气奇伟,传其在金陵安乐寺画龙,点睛者竟破壁腾云而去。首创“没骨皴”作山水,称“没骨山水”、“青绿山水”,不用墨笔先钩,而直用青绿重色图染峰峦。后世董玄宰亦曾作没骨画。还用晕染法,创“凹凸画法”。作有〈梁武帝像〉等。
宗炳(少文),东晋至南朝。深山弹琴,“令群山皆响”。第一篇专论山水画的美文《画山水序》。
二、 隋、唐
展子虔历北齐、北周至隋,得古法,画台阁,江山远近,咫尺而有千里之势,为六朝第一。并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展(子虔)”,为唐前最杰出画家。代表作传《游春图》。
唐人绘画,承上启下,山水林石,花竹禽鱼,无不美备。只是多有刻划,重丹青,崇尚外美,至五代渐而生动。
阎立本,历隋唐。作有《秦府十八学士图》、《历代帝王图》等。
吴道子画以“气”胜,用笔得于张旭,“其势环转,而衣带飘举”,世称“吴带当风”。
张萱《捣练图》(今有赵佶摹本)、《虢国夫人游春图》,人物风俗画,开细整柔丽之画风;后有周昉(仲朗)继之,所谓“周家样”,又有“水月观音”一体,传有《簪花仕女图》(现藏辽博),仕女“笑而美”,体态丰腴,与韩干无瘦马可谓异曲同工。五代周文钜(衣纹作“战笔法”,阴阳顿挫,更为传神)、杜霄下及宋苏汉臣,皆善作仕女画。
李思训,“大李将军”,与子李昭道继承展子虔,创“青绿金碧山水”一派,有“思训格品高奇,山水绝妙,鸟兽草木,皆穷其态”之评。代表作《江帆搂阁图》。《唐朝名画录》称其“国朝山水第一”。李昭道对青绿金碧山水进一步发展,所作《春山行旅图》颇具人物情节性,与敦煌第217窟盛唐群画《幻城喻品》有相似之处,直接继承有南北朝时期山水画成就。李家青绿山水画派和盛唐后兴起的水墨山水,为晚唐五代山水画准备了条件,此则从宋代王希孟《江山千里图》、赵伯驹《江山秋色图》乃至明代仇英山水画中可以看见踪迹。
山水画自唐分“南北宗”(明人董其昌首次提出此语),北宗为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为五代荆浩、关仝以及宋之赵伯驹、马远、夏圭,南宗则为王维,始用“渲染法”替代勾斫,流传为五代之董源以至宋之巨然、李成、范宽、米芾父子。
王维(摩诘)画学吴道子,创为“南宗”,创水墨“渲淡(染)法”,作破墨山水,而气韵已过道子。传作有《山水诀》、《山水论》,提出对不同时令、不同空间的要反映不同风景。郑虔、王维作水墨山水,所谓“画中有诗”。
张璪(文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松石山水最为独绝。与王维同为水墨画法创始者。
韩干,工画鞍马。《历代名画记》:“初师曹霸,后自独擅”。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有韩干“画肉不画骨”之谓。代表作《照夜白图》。宋代李公麟、元代赵孟受其影响。同宗韩(晃)画牛齐名,所谓“田家风俗”,传世《五牛图》最著名。
阎立本画功臣图,周昉画宫嫔,已因时趣而变古法。另外宫廷画家程修己指出张(萱)画艳丽而乏清淡,周画关于丰肥而少俊秀,惟韩干有两长。
三、 五代
五代始创院体。
顾闳中五代南唐人。后主李煜命顾闳中、周文钜夜至韩熙载宅,归,顾闳中作《韩熙载夜宴图》,写实能力可见五代人物画新高峰。
荆浩(浩然),五代梁人。总结唐人“水晕墨章”之法,承吴道子、王维一派,笔墨高超,尝语人曰:“吴道子画山水,有笔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匡庐图》。为北宋李成、范宽之祖。《笔法论》提出“气、韵、思、景、笔、墨”之“六要”。
关仝,五代梁人。尝学荆浩,后出蓝,成“关家山水”,创“钉头皴”。传有《关山行旅图》、《山溪待渡图》。隋唐山水采用勾勒敷色法,至五代荆、关,方显笔墨之能。
董源(北苑、叔达),五代南唐人。先学李思训青绿,后类王维水墨,吴道子、郑虔诸家,以浑厚华滋为工。《潇湘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