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感的培养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7
浅谈数感的培养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摘要: 数感是对与我们来说是熟悉又朦胧的一个概念,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和着各种
各样的打交道 ,从一开始接触数字,我们就已经在寻找数字之间的联系,而这些联系培养
了我思维的灵活性,而这种灵活性正是形成数感的特征,特别在数学的教学中,对数感的培
养兴起的数学问题,对数感的培养,就现在来讲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理性分析的一个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数感 数感的培养 数感的重要性
在每一个知识技能领域中,都会有一个关于对自身的知识技能特定的感觉领悟,如“乐感”“美感”“语感”“数感”等词的出现,都是对这种感觉延伸出来的抽象名词。“数感”一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几十年来,数感和数感教学引起了越来越多数学教育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数感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同时,我国《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可见,《标准》对数感的培养的重视。
有这样的一个例子,当问到这样的一个例子10/11与16/17那个数大的时候,很多人会立即想到通分之后比较大小,当然,相当少的一部分人或许会想到,两个分数都相当接近1,这题的解决方法或许会这样解:1-10/11=1/11;1-16/17=1/17;而1/111/17,所以很明显10/1116/17。这个例子说明了数感是以一种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洞察问题,思维的思维是一种直觉思维。同时,它也是一种模糊的思维方式,它具有自由性,灵活性、自发性、偶然性、不可靠性等特点,数感对我们的数学提高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很明显,对于数感的培养的出现也是数学潮流引领的使然。
1 数感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在数感的第一次提出,是Dantzis提出的,他认为数感是对微小数量变化的一种直觉的感受。发展到如今,关于数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基于不同的研究者对数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的不同,在对数感的具体的观点也是各有千秋的。关于数感在数学里面其实没有很标准的界定,在外国以及国内有相当多的关于数感相差或相近的一些观点,主要的观点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数感是关于数字(量)的直觉。
(2)数感的关于数概念的网络结构。
(3)数感的数字相关的教育目的的的非精确形式。
(4)数感是对于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
(5)数感是数概念扩展中产生的一种对数学的敏感与理解。
(6)数感是对数的感悟。
(7)数感是关于数及其运算等方面的程序性知识。
(8)数感是数字关系和数字模式的意识,以及运用这种意识灵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综合上述,尽管数感观点不同,但是有两点不变的的是,数感的基础和数感的外在表现。数感的基础是指数感是在数字关系和运算意义运算率等理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于数感的外在表现,旨在看是否能很好的解决的数学类的问题。所以,教师们应该抓住这两个放方面,这样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就可以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形成自己的一定的教学理论,从而提高学生的数感,提高教学质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概念和数感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的形式。数学概念是指对数本质的理解,包括输的意义,数的大小,数的组成等。而具有数感的人则具有用运算法和数字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概念的理解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感.
同时,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教学质量,了解数感的构成要素是非常有必要的。关于数感的组成要素,国内国外也有很多的相同也有很大的不同,在这里就不一一作说明了,我国在2001的《标准》中这样描述了数感的组成成分,包括:“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选法估算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析。”
2数感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2.1创设情境,在真实情境中体验数感
数感是是学生对数的理解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很多小学生在刚进学校是都会从1数到10,甚至100,但是他们却存在对数位的不理解的问题。数字的抽象的,在真实的情景中呈现数字,可以让学生理解数字,这是学生体验数感的开始。
在数字的认识过程中,创设情境,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加入小纸片,小木棒等等,以1为例,在这教学1的过程中,可以提出,1是多少,什么是1,1代表什么,找一找可以代替1的物品,一系列的问题留给学生们去思考,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可以撞击智慧的火花。我们知道,1可以是一张小纸片,可以是一个人,还可以是一个班级,还可以是2根小木棒减去1根小木棒。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逐渐理解了不同情境与数字应用之间的联系,并开始理解数字的抽象的本质。格雷和托尼在1994年曾提出过“过程概念”这一专业术语,试图用它来解析存在于代表数字概念的符号与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之间的模糊性。他们认为:“用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