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常见的核医学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doc

发布:2018-10-26约5.7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 核医学科细则 PAGE PAGE 126 《核医学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 核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临床医学学科。它分为实验核医学和临床核医学。核医学科住院医师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临床核医学,具体由以下四部分组成:①影像核医学,包括伽马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SPEC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PET/CT和PET/MR);②治疗核医学,包括内照射治疗和外照射治疗两类;③功能测定技术;④体外分析技术。其自身特点是集功能/解剖影像、分子影像、靶向治疗为一体。核医学科既与其他影像学科、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同时又涉及核物理学、核药学、计算机等多学科技术。 一、培训目标 通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核医学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核医学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和临床路径;熟悉各轮转科室的诊疗技术;了解核医学和放射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核医学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采取在核医学科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培训内容和难易度逐步递增。通过参加门诊、病房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数量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书写诊断报告及病历;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的核医学科临床教学工作。 核医学科住院医师培训分为3个阶段进行,各阶段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见表1。 (一)第一阶段为综合临床能力的培训 第1~6个月,在与核医学相关的临床科室轮转。要求在内分泌科、肿瘤科各轮转2个月; 根据住院医师和临床培训基地的具体情况,从心内科、呼吸科和神经内科选择一个科室轮转2个月。 (二)第二阶段为核医学与放射学知识的基础培训 第7~16个月,巩固在校期间已学过的理论基础,通读国内外出版的有关专著1~2本,阅读国内外核医学杂志,认真参加科内组织的业务学习与讲座。 在放射科和核医学科先后各轮转5个月。放射科轮转全部在影像诊断,包括神经、骨关节组各1个月,胸部、腹部组各1.5个月;核医学科包括核医学高活性室1个月,体外分析1个月,核素治疗和功能测定1个月,SPECT或SPECT/CT 2个月。 (三)第三阶段为核医学与放射学知识的加强培训 第17~33个月,进一步深入学习核医学与放射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包括图像采集与处理、图像融合技术、多模式分子显像。参加科室组织的有关业务学习和专题讲座。 先在放射科影像诊断轮转5个月,包括神经组1个月,胸部、腹部组各2个月;核医学科轮转12个月,包括图像采集与处理1个月,SPECT或SPECT/CT 5个月,PET(含符合线路)或PET/CT 3个月,核素治疗和功能测定3个月。 表1 核医学科住院医师轮转科室和时间安排表 阶 段 轮 转 科 室 时间(月) 第一阶段 (第1~6个月) 第二阶段 (第7~16个月) 第三阶段 (第17~33个月) 内分泌科 肿瘤科 非指定科室(心内科、呼吸科和神经内科选其一) 放射影像诊断专业组(神经、骨关节组各1个月,胸部、腹部组各1.5个月) 核医学科(高活性室1个月,体外分析1个月,核素治疗和功能测定1个月,SPECT或SPECT/CT 2个月) 放射影像诊断(神经组1个月,胸部、腹部组各2个月) 核医学科(技术组1个月,SPECT或SPECT/CT 5个月,核素治疗和功能测定3个月,PET(含符合线路)或PET/CT 3个月) 2 2 2 5 5 5 12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第1~6个月 根据住院医师和临床培训基地具体情况,安排到相关临床科室轮转。 1.轮转目的 (1)拓展核医学科住院医师的知识范围,熟悉与核医学影像领域相关的临床知识,掌握最基本的临床急救技能和方法;明确核医学在临床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价值和限度。 (2)在初步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悉核医学诊断中各种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明确核医学对这些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3)了解适于影像诊断的各种疾病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应用价值。 (4) 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2.基本要求 内分泌科和肿瘤科各2个月 要求掌握常规问诊和物理检查技术,并熟悉表2所列疾病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诊断要点。 表2 内分泌科、肿瘤科轮转需学习的病种要求: 科 室 病  种 内分泌科 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甲低、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肾上腺疾病,糖尿病 肿瘤科 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淋巴瘤,食管癌,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 非指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