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康复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
康复医学科是使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促使各种原因导致身心功能障碍的伤病患者和残疾者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功能得到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它针对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疾病后身体功能、个体活动功能和社会参与功能的改善。康复医学科包括: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心肺康复、慢性疼痛康复、儿童康复、老年康复等专业。
一、培训目标
本阶段为二级学科基础培训,目的是通过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好康复医学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学会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准确询问病史、规范体格检查、正确书写病历,了解各轮转科室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掌握本学科常见的伤病和/或残疾的功能评定、康复治疗方法,掌握相关学科的临床诊疗基础知识,达到具有独立从事康复医学科临床工作和领导康复医疗团队工作的能力。
同时具有基本的临床科研和论文撰写能力、专业外语阅读能力、指导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教学工作能力、对患者和健康人群进行医学科普教育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总则本专科培训细则规定,将学习本专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综合临床思维能力,规范临床诊疗技术和临床路径的要求贯穿培训全过程。完成其科室轮转、学习病种、病例(在必选轮转科室时必须手写大病历)和技能操作要求,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
第1年,在相关临床科室轮转,重点了解并熟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和内科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表1)。
表1 临床轮转科室时间安排表
轮转科室 时间(月) 轮转科室 时间(月) 神经内科 2 神经外科 1 骨科(包括脊髓损伤) 2 心血管内科 1 呼吸内科 1 神经电生理及心肺运动试验 1 风湿免疫科 1 ICU 1 医学影像科 1 儿科 1 合 计 12 注:上述轮转时间和顺序,可根据各培训基地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不能缺项。
第2~3年,相关临床科室轮转1年结束后,经执业医师考试合格后进入康复医学科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为康复治疗学、临床住院康复(包括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内科康复和儿科康复等)及康复医学科门诊(包括疼痛、肌电生物反馈等)(表2)。总计21个月,每周随指导教师查房不少于5次,出专科门诊及会诊每周1-2次,分管病人6-14人.
表2 康复医学科培训的时间安排表
康复种类 时间(月) 康复种类 时间(月) 物理治疗
作业、言语治疗与吞咽障碍治疗及假肢矫形器 2
2 神经康复
儿科康复
康复门诊
自选专业 5
2
2
1 内科康复 3 康复门诊 2 合 计 21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第1年,在相关临床科室轮转
1.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2个月,神经外科1个月)
掌握:脑和脊髓损伤神经科常见病的定位、定性诊断临床治疗要点;神经科物理检查方法;神经科常见病CT、MRI读片及肌电图分析。
熟悉:神经科常用药物;神经疾患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防治。
表3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轮转要求参与诊治的病种及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10 颅脑外伤 8 周围神经病(包括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4 脊髓疾患(包括脊髓损伤,急、慢性脊髓炎,脊髓蛛网膜炎等) 2 帕金森病 2
2.骨科(2个月)
掌握:各部位的骨折、截肢、手外伤、关节置换术、颈椎病、腰椎间盘病变、脊髓损伤等的临床诊治与处理。
熟悉:骨科物理检查方法,常见骨科疾病的X线片、CT、MRI读片。
了解:骨科常见病(关节置换、颈椎病、椎间盘病变)的手术指征、手术前后的处理原则。
表4 骨科轮训期间要求参与诊治的病种及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颈椎病 10 腰椎间盘突出 10 骨折(各个部位) 8 骨关节炎 5 关节镜手术 5 关节置换术 3 骨质疏松症 3 软组织损伤 5
3.内科、儿科及自选(4个月)
掌握内科、儿科常见病的临床检查、诊断及医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其中必须掌握的内容如下:
(1)心血管内科:高血压病诊治原则;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心律失常的处理;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及常见疾病的心电图诊断;心肺复苏技术。
(2)呼吸内科: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3)内分泌科: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原则。
(4)风湿免疫科: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表5 内科轮训期间要求参与诊治的病种与例数、基本技能要求
病 种 最低例数 病 种 最低例数 高血压病 10 冠心病 5 心律失常 3 慢性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