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考历史:《近代史复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oc

发布:2018-04-01约3.6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考历史:《近代史复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线索】 一个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两个阶段:局部抗战阶段、全面抗战阶段 两大抗日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两个重要事件:西安事变、中共七大 日本侵华三大暴行: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单元大事年表】 局部抗战阶段: 1931年9月18日 ? 九一八事变 1934年10月 ? ?长征开始 1935年1月 ? ?遵义会议 1936年10月 ? ?会宁会师 1936年12月12日 ? ?西安事变 全面抗战阶段: 1937年7月7日 ? ?七七事变 1937年12月 ? ?南京大屠杀 1938年 ? ?台儿庄战役 1940年 ? ?百团大战 1945年 ? ?中共七大 1945年8月15日 ?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9月2日 ? ?日本签字投降 1945年8月 ? ?重庆谈判 【基础梳理】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西安事变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困难,为转移矛盾。 (2)时间:1931年9月18日 (3)地点:沈阳柳条湖 (4)借口:日军有预谋地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 (5)政府政策:蒋介石下令实行不抵抗政策。 (6)结果:日军占领沈阳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7)抗战:抗日义勇军、杨靖宇 (8)影响:标志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9)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表现: A、东北人民和为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东北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B、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C、嫩江大桥之战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东北守军与日军第一次激烈的战斗。在马占山率领下,多次击退强敌。 2、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背景: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中共主张“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西安事变: a、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b、目的: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时间:1936.12.12 d、中共态度: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等去西安调停。 e、结果: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f、影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5课? 卢沟桥事变与南京大屠杀 1、卢沟桥事变 (1)时间:1937.7.7(七七事变) (2)地点:北平 (3)借口:军事演习、士兵失踪、要进城搜查 (4)影响: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 。 (5)英雄:佟麟阁、赵登禹 (6)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1937年8 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后,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北方)、新四军(南方)。 (8)1937年9月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抗战胜利的基础、第二次握手 2、南京大屠杀 南京沦陷,1937.12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战时陪都)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六周之内屠杀军民30 多万人,体现了日本法西斯的凶残和野蛮。(与火烧圆明园类似) 3、近年来,日本出现了一股美化侵略战争的逆流,对此你有何认识? 这种行径不利于今天中日关系健康、友好、正常地发展。 日本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这样才能把握未来,取信于亚洲和世界人民。 我们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4、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略中国的事迹::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5、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杨靖宇、佟麟阁、赵登禹、左权。?? ? ? 第16课? 抗日战争胜利(1937.7.7—1945.8.15) 1、平型关大捷:(中共)和台儿庄战役(国民党) (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林彪) (2)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2、百团大战(中共) (1)中共总后方:延安??? (2)时间:1940.8 (3)领导人:彭德怀?? (4)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5)意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中共七大 (1)时间:1945、4??????? (2)地点:延安 (3)目的: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4)内容: 中共七大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内容概括为: 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报告; 制定了政治路线;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5)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