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第06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学案 2025年中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考点精讲(含答案).docx
(2025年)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核心素养要求
?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抵抗了解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时空观念。
?结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敌后战场的艰苦斗争等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结合世界历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
战场。
?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考点一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
背景
国际
(1)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2)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
国内
(1)国民党全力“围剿”红军,内战和分裂给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2)张学良对日本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导致南满铁路陷入经营危机,使日本利益受损
经过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柳条湖事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东北抗日队
伍抗击日军
结果
(1)日本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
(2)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续表
影响
(1)对中国: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2)对世界: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局部
抗战
(1)东北军民: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2)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
?华北危机八一宣言一二·九运动
华北
危机
背景
日军侵占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在长城一线、察哈尔等地与日军作战,收复多伦等地
民族
危机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八一
宣言
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8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一二·
九运动
概况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向国民党当局请愿,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性质
爱国救亡运动
意义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西安事变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地点
陕西西安
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
背景
(1)民族危机加剧:华北危机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爱国救亡运动高涨: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1936年冬,中国军队在绥远击退日伪军进攻,使全国振奋。西北地区成为抗战的前哨阵地和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基地
(4)共产党政策的影响: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围剿”红军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5)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
目的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张学良和杨虎城
概况
(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2)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结果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影响
(1)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2)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为中国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奠定了基础
考点二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七
七
事
变
时间
1937年7月7日晚
地点
北平卢沟桥
爆发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后炮轰我军防地,驻守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结果
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影响
(1)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是日本由局部侵华转向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由局部抗战转向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3)民族英雄赵登禹、佟麟阁展现出中国军人不畏强敌、敢于牺牲的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