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达尔文 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 “兴趣”成就人生 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是英国博物学家,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英国医生家庭。 1825年至1828年在爱丁大学学医,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神学。1831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Beagle)”作历时5年(1831-1836)的环球旅行,观察和搜集了动物、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过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 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一书,全面提出以自然选择(Theoty of Natural Selection)为基础的进化学说。 该书出版震动当时的学术界,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自然选择的进化学说对各种唯心的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提出根本性的挑战。使当时生物学各领域已经形成的概念和观念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达尔文出生在英国塞弗恩河畔一个小镇上的一个世代名医的家庭 。父亲、祖父都是医生,因此也希望他能学习医学,继承祖业,但达尔文的母亲喜欢栽培花卉果树,常教孩子们怎样通过花瓣识别不同的花卉,年幼的达尔文也渐渐地和草木花卉建立了感情。 8岁时,达尔文进入镇上的小学校。由于课堂上讲的都是些难懂的经文,达尔文感到很枯燥无味。于是,他把精力倾注在课外活动中,常常去捕捉昆虫,寻找矿石,拾拣贝壳和采集动植物标本。 有一天,他借到一本名叫《世界奇观》的书,读了一遍又一遍,爱不释手,幻想着有一天能到书里描述的地方去进行考察。为了能适应将来的实践活动,达尔文常常练习骑马、射击、黑夜狩猎的本领,培养长途跋涉的坚强毅力。 这样,达尔文在课堂上的学习成绩就受到了影响,因此,父亲认 为他的野外活动是“不务正业”。为了使儿子将来能成为一位医生以继承家业,父亲把达尔文送到爱丁堡医学院去学医。可是,达尔文自幼培养的兴趣没有改变,每当课余或假日,他就奔向海滨、田野和高山。自然界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简直成了他的好朋友。 父亲看到儿子的“习性”不改,很生气,又把达尔文送进英国剑桥大学的基督教学院去学神学。达尔文从小就听烦了关于上帝的陈词滥调,觉得毫无兴趣。 课余时间他常常去找自然科学家,和他们谈心,一起做实验,讨论他热爱的科学问题。 大学毕业后,达尔文获得了牧师的职位。但是,他根本不想去做神职人员。正在这时候,英国政府为了寻找更多的资源和扩大市场,决定派“贝格尔”舰到世界各地做环球考察,船上需要一位博物学者,达尔文的老师汉斯罗推荐了达尔文。 达尔文的心情激动极了,久已盼望的展翅飞翔的机会终于到来了。他满怀激情地登上了“贝格尔”舰,开始了为期5年的环球考察。考察的征程是艰辛的。 达尔文有晕船症,晕得很厉害。但航船每到一处,他都要上岸考察当地的物产资源、生态环境,向当地人细细询问动植物的种类和特性。他常常冒着被毒蛇猛兽袭击的危险,单身深入到陆地内部甚至荒无人烟的原始地带,寻找化石,采制标本。 有一天,他组织人挖掘出了一种剑齿兽的化石,它的身体像大象,牙齿却小得像老鼠,而眼睛、耳朵和鼻孔又像水中的海牛。为什么现代不同类型动物的特征集中在古代同一种动物身上呢?达尔文想,也许现在的不同动物是从古代某种动物演变来的?可是,《圣经》上说万物是上帝创造,且不能改变的呀!达尔文对此感到怀疑了。 在以后的考察过程中,达尔文又耳闻目睹了生物界大量变异的事实,大胆地提出了物种可变的设想。 达尔文虽然在航行期间形成了物种可变的科学见解,但是物种为什么发生变化,各种生物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未解之谜。航行回来后,达尔文深入到群众中间,与老农、育种家、园艺家交谈,倾听他们的实践经验,又重点研究家鸽品种的起源问题。 经过22年不懈的努力,达尔文终于揭开了其中的秘密,发表了震动世界的名著《物种起源》。书中用许多令人信服的事实,论证了各种生物是进化而来;用自然选择学说,说明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指出生物要形成新的品种,关键是人工选择。这就是著名的“进化论”。它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上帝创造一切的谬论,在生物界引起了一场革命。当然,他的科学发现和著作也对人类的进步事业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作者简介 1927年的春天,一位深受意大利宗教画和巴黎寓言画熏陶的作家十分偶然地走进了卢森堡画廊。在这里,一个小型画展中由色彩、阳光和运动组成的骚动不安的世界让他震惊!他被这位名叫温森特·梵高的荷兰画家深深打动。 这位作家就是欧文·斯通。仅仅是出于不可遏止的激情与冲动,年仅26岁的欧文·斯通写出了《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欧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