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践导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全国各地正在积极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这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很多学者同时产生了一些疑问:培训的效果到底如何?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呢?培训只是培训者一个人的事情吗?它需要被培训者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呢?等等这些问题都很难在目前的培训活动中找到答案。而且许多学者也对目前的培训活动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
(一)培训方式单调
培训者长时间的系统讲授是主要的培训方式,而很少有培训者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的讨论交流。因而学习就变成了一种替代行为,而不是让学员结合自己的风格特点生成新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这样学到的知识在与课堂实践的结合上很难做到合理。
(二)忽视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
中小学教师都是带着自己的已有知识(教学经验、教学风格等)进入培训课堂的,这些知识是教师自身的财富。但目前多数培训很少重视教师的这些知识,并没有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教师在课堂上只有依靠自己的教学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进行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创新。所以如果忽视了这个理念,就忽视了培训的根本。
(三)培训资源的缺乏
目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不仅仅指信息技术技能,更多的是指信息技术技能如何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资源的缺乏也间接地决定着培训模式的单调性,设想如果在培训中使用案例观摩的教学方式,则培训活动中就会多了很多的交流,就会有很多思想的碰撞,同样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唤起教师的教学经验,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
(四)培训效果不理想
从全国范围来看,培训与教学实际脱节是绝大多数培训活动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浪费了教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正是因为这种现象,许多地区的教育机构都不愿意组织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活动。
综上,我们把这种现状的原因总结为培训模式的滞后。从现有的教育技术培训模式中,看不到培训与教学实际的联系,看不到培训对教师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这几乎是致命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在借鉴了2006年底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举办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活动和听取了部分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反馈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指导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
二、指导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的设计原则
以指导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是针对当前教育技术培训与教学实践脱节这一现状并结合成年人学习的特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此模式的设计将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实践导向性原则
以指导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实践导向性。不管培训内容还是培训方式,以及以后的跟踪辅导都要紧密结合教学实践,要按照课堂教学的步子来设计,而不能仅仅是讲授型教学,要尽可能地把课堂教学搬到培训课堂上来,把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搬到培训课堂上来。
(二)教师多参与原则
培训模式更加强调教师的多角色参与,如小组内部讨论、培训成果设计、培训目标制定、培训效果评价、培训课堂实施等多个方面,即培训者利用参与式、反思式、案例式、课题研究式、问题研讨式等培训方式,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教学经验,让他们主动地建构知识。
(三)任务驱动原则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在培训过程中,为他们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对象,而这个对象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学员们围绕这个教学设计方案来检验自己的培训效果。
(四)平等友好原则
学员与培训者之间、学员之间关系平等,共同合作,形成一种友好的氛围,这也有利于学员自我潜能的发挥。
(五)评价方式多元化原则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有对培训结果的评价,还有对培训过程的评价;不仅有教师对学员的评价,还有学员对教师的评价;不仅有学员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还有小组内的评价、小组间的评价等。
三、以指导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的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种思想:培训不是目的。因为在集中培训时,培训教师的教学内容、培训方式及素材的选择等都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教师需求,而且培训教师也不可能熟悉所有学科的内容和教学规律,所以,培训只是一个引导。教师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能仅仅依靠这短期的培训,更多的应该是校内外教师的横向和纵向的交流协作,推广成功的经验,这才是教师提升自己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
实践导向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培训前的准备、集中培训、自主学习和后期跟踪辅导。如下图所示:
以指导实践为导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