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培养初探.pdf

发布:2024-10-08约1.16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培养初探

(江山市德育论文评比三等奖)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及行为的现状,探讨了幼儿分享

教育的干预途径,得出结论:1、对小班幼儿进行分享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

行的,但是必须持之以恒,使分享品质不断发展。2、对小班幼儿进行分享教

育的方法应该多样化。3、分享教育中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以及教师保育员

的为人师表、正面教育也很重要,起到隐形影响幼儿的作用。另外,家庭配

合幼儿园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1、分享的涵义

所谓分享,即及别人共同享用,不为个体所独自占有。我们从道德层面上

来理解分享,那就是奉献。现实社会中,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个体实际上

都是在为别人劳动,而每个社会成员又无时无刻不在分享别人的劳动成果,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就是分享的真实内涵。如果我们进一步用儒家的

观点来诠释,那么分享就是“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因此,懂得分享、乐于

分享,这是一个人人格构成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个体良好行为规范

的养成、价值标准的选取都起着积极的引导和指向作用。

在本文中,分享指幼儿将自己所拥有物质或所支配的物质或者事件、欢乐、

幸福、好处、机会等及别人一起使用、体验的行为,如图书、玩具、食品、

一件好事等。

2、帮助幼儿树立分享意识的意义

(1)从小帮助幼儿树立分享意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每个幼儿都将进入社会这个复杂的大“网”中,都将经历一个个体社会化

的过程。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从幼儿阶段,通过学习及人交往等技巧开始的,

分享则是及人相处的基本规则。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幼儿必须

要及他人共同享用许多东西及权利,不能独占,以自我为中心。若做不到这

一点就会得不到他人尊重、信任、友谊、支持,当然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人

际交往,幼儿会因此而感到孤单、压抑、寂寞、情绪低落、性格内向,严重

的还可能产生心理障碍,长期处于这样的情况下,极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

(2)健康的人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及发展

第1页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幼儿是未来的一代,若这个社会中的人是不健康的、

变态的,那么又如何能要求这个社会是进步的、文明的呢?是的,作为社会

的重要组成元素——人,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身心、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

习惯。要想完成、达到这些目标,必须从幼儿期就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

3、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缺乏现象

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前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这阶段的幼儿在考虑问

题时总是从自己的感觉、观点出发,而不知道别人观点的存在及不同,更不

能自觉地从别人的立场或角度上考虑问题。这使他们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

和快乐,而不能想到或理解别人的渴望心情。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表现尤为

鲜明、突出,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在本园129

名小班幼儿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幼儿占57%;见到喜爱

的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或告状)的幼儿有32%;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

儿有40%;想玩但没达目的就伤害别人(踢人或抓人)的幼儿有12%。这些

结果充分表明本园小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行为。

二、干预措施:

1、制订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培养目标(见表1)。

表1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培养目标

内目标

物质分乐意及人分享食物,感受分享的快乐。

享逐渐学习一些使用玩具的正确的方法,懂得爱护玩具,

体验共同使用玩具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乐趣,从而养

成自觉共同使用玩具的态度及习惯。

精神分乐意帮助同伴解决困难,对同伴的进步和成功感到高

享兴。

能和同伴愉快的游戏,感受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

和满足。

2、培养小班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①激发分享意识,懂得分享意义

A、榜样的力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