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理学-呼吸1.ppt

发布:2019-04-12约2.6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呼 吸 Respiration 第一节 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 呼吸道有过滤、除尘、加温、加湿、发声、共鸣的功能。呼吸道不具备气体交换的功能。 一、肺通气的原理 (一)呼吸运动 概念:胸廓的节律性扩大和缩小。它是通过呼吸肌的舒缩活动来实现的,构成肺的通气动力。 呼吸肌: 主要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 辅助吸气肌:胸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和背阔肌等 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壁肌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来源: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是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以单分子层的形式分布于肺泡液-气界面上,其密度随肺泡的张缩而改变。 作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2.肺活量 概念: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 。 正常值:男性约为3500ml,女性约为2500ml,运动锻炼既能使人的肺活量水平提高,也能延缓肺活量的衰减,高水平的运动员肺活量可达7000ml之多。 时间肺活量 在最大吸气之后,以最快速度进行最大呼气,记录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 第l秒: 83%肺活量 最有意义 第2秒: 96%肺活量 第3秒: 99%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是一个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动态指标,它不仅反映肺活量的大小,而且还能反映肺的弹性是否降低、气道是否狭窄、呼吸阻力是否增加等情况。 3.肺通气量 概念: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 潮气量 X 呼吸频率 安静时:6-8L 剧烈运动时:80-15OL或更多(180-200L) 4.肺泡通气量 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实际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潮气量-生理无效腔)X呼吸频率 5.无效腔 dead space 解剖无效腔 无气体交换能力的腔(从上呼吸道→终末细支气管 肺泡无效腔 因无血流通过而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腔 生理无效腔 =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重 点 呼吸的三个环节及其作用*。 肺通气的动力*。 肺内压、胸内压和大气压的关系。 胸膜腔内压是负压的生理意义*。 潮气量、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的概念。 作 业 1. 呼吸的三个环节及其作用? 2. 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和原动力? 3. 肺内压、胸内压和大气压的关系? 4. 简述胸膜腔内压是负压的生理意义。 5. 什么是潮气量、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 * *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全过程 1. 外呼吸external respiration 肺通气/肺换气 2. 气体运输gas transport 3. 内呼吸internal respiration 呼 吸 过 程的三环节 (二)肺通气的动力 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间的压力差 原动力:节律性呼吸运动 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1.特点: a.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b.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2.呼吸形式: 腹式呼吸: 婴儿;双杠或地上做倒立的动作 胸式呼吸: 屈体直角动作造型 混合呼吸: 正常成人 肺内压 (intrapulmonary pressure) 肺泡内的压力。在呼吸运动过程中呈周期性交替升降。 平静吸气时,肺内压大气压; 平静呼气时,肺内压大气压; 吸气末与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 肺的天然容积 胸膜腔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 胸膜腔内的压力——负压 胸膜腔内压(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胸膜腔内压形成机理 胸内压=-肺回缩力 平静呼气、吸气末:肺内压=大气压 即使在呼气末胸廓缩小时,肺仍然处于扩张状态 平静呼吸过程中胸膜腔内压始终为负值 胸膜腔内压 = 肺内压 - 肺弹性回缩力 平静呼气时: -5~-3 mmHg; 平静吸气时:-10~-5 mmHg 特点: 在平静呼吸过程中,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称为“负压”;在呼吸运动过程中,呈周期性交替升降。 生理意义: 维持肺处于扩张状态(气胸) 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三)肺通气的阻力 弹性阻力: Elastic resistance 占70% 非弹性阻力: Non-elastic resistance 占30% 弹性阻力 胸廓弹性阻力:与胸廓所处的位置有关 肺弹性阻力 肺弹性回缩力 1/3 肺泡表面张力 2/3 肺泡表面张力 概念:肺泡内壁有一薄层液体,它与肺泡内的气体形成了液-气界面,由于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远大于液体与气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因而使液体表面有尽量缩小的倾向。 肺泡表面张力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