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长效管理机制规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哈尔滨市内河长效管理机制规定
(讨论稿)
目 录
哈尔滨市内河长效管理机制规定 2
一、管理原则 2
1、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2
2、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2
3、市场化管理与委托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2
4、生态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2
5、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3
二、管理范围 3
1、确保水质量 3
2、保证水安全 4
3、保护和完善内河景观 4
4、加强水资源管理 5
5、实施信息化管理 5
四、管理保障 5
1、政策法规 5
2、规范标准 5
3、各项制度 6
4、资金保障 6
五、基层服务队伍建设 6
六、管理方式 6
1、分级管理 6
2、目标管理 7
七、远景展望 7
哈尔滨市内河长效管理机制规定
按照市委提出的“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以水定城、以水丽城”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哈尔滨内河水系管理,为哈尔滨市“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提供服务。
一、管理原则
1、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区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属地管理。
2、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面管理,相关部门按各自职责协同管理。
3、市场化管理与委托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对一般养护、运行内容逐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市场化管理;对技术复杂、专业性强、系统化程度高等养护、运行内容,实行直接委托管理。
4、生态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为保证河流生命健康,加强内河生态保护;为满足城市需要,进行适度开发,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达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确保内河资源可持续利用。
5、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以政府管理为主导,鼓励社会各界以各种渠道、多种方式参与内河管理与监督。
二、管理范围
哈尔滨市内河是指流经哈市规划区的河流。管理范围为有堤河段自迎水面堤肩起两侧各60米,无堤河段自高水岸边起两侧各50米。
三、管理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人水和谐”的管理理念,采取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养护、高效能管理措施,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流畅”的目标。
1、确保水质量
——严控污染源。以减少内河污染源为目标,全面推进内河干支流截污等工程建设,全面控制内河点源污染;做好内河日常清淤工作,减轻内河内源污染。
——合理调配清水。以满足内河生态景观用水需求为目标,加强内河调配水设施维护与管理;优化配水方案,加强取水调度运行管理,使市区内河配水均匀有序。
——建立内河监控模型。在内河水质、水位及流量在线监测系统基础上,逐步建立内河监控模型。
——修复生态系统。以恢复内河生态系统为目标,运用内河底泥修复、动植物及微生物水生态处理技术,不断培育、优化内河生态系统,逐步形成能够自我修复的内河生态系统,确保水生态良好。
2、保证水安全
内河安全管理包含行洪排涝及内河设施安全。水安全是实现人水和谐的前提与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生活品质的必备条件。
——提高行洪排涝能力。保证内河畅通、行洪排涝设施完好,实施内河清淤清障,依法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
——保障内河设施完好。实行内河设施定期巡检、定期维护制度,加快内河设施更新改造,加强闸、坝、泵站等设施(设备)系统管护,保障内河设施安全。
——内河管理范围内其他设施设备影响内河安全的,由其产权或管护单位负责消除安全隐患。
3、保护和完善内河景观
目标是使内河在满足城市防汛排涝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发挥内河公共服务空间功能,加强内河与城市空间的融合,形成自然和谐、系统有序内河水系景观。
——合理调节景观水位
按照内河景观水位调节控制方案,加强内河配水管理,满足内河水位的景观需要和亲水需求。
——维持良好洁化效果
按照内河绿化养护和设施维护标准,严格监督、考核维修养护运行单位,确保各类设施整洁,水面清洁,岸线美观,植被完好。
4、加强水资源管理
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加强水资源保护,合理配置水资源,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对内河范围内的水资源进行管护,防止水资源流失。
——合理配置水资源。完善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实行生产、生活和环境用水的有偿使用制度。
5、实施信息化管理
充分利用3S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等科技手段,对内河实行精细化、数字化管理,建立内河管理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内河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
四、管理保障
1、政策法规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有关规定,逐步建立完善内河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等内容,建立激励机制,保障内河长效管理。
2、规范标准
根据国家有关规范规程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哈尔滨市内河管护标准》、《哈尔滨市内河维修养护技术规程》、《哈尔滨市内河维修养护巡视检查制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