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关于社会安全感的调研报告.doc.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宁波大红鹰学院 学生课外社会实践论文
“公众关于社会安全感的调查”课题
调查报告
组员:王 丽、潘一萍、李明鑫、刘瑜婷
李 文、施 波、茹 茜等
指导教师:周莹莹
2010年8月
摘要
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动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
调查发现:在几年来出现的饮食卫生和交通安全方面产生的事件,由于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活健康,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1、在饮食卫生方面:
(1)生产加工环节存在安全隐患。
(2)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管理混乱。
(3)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居民食品安全意识薄弱。
2、在交通安全方面:
(1)道路工程设计、规划、施工的缺陷,形成安全隐患。
(2)大多数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单薄,对交通安全认知的肤浅。
(3)道路管理部门管理力度欠缺。
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足以可见,政府的有关部门、相关的厂商、以及公众自身都应该高度关注此类问题,避免其再次发生。在全社会中,我们应该结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在政治、经济、文化不同领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我们调查小组着重从饮食卫生和交通安全两方面对社会安全感作一定的剖析和建议,希望能为相关的部门提供微薄的启发。
1、相关管理部门层面:
(1)做好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2)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3)建立卫生奖惩制度和交通法规
(4)制定辅助性的法律法规,进行普法宣传
2、公民自身层面
(1)增进自我法律法规意识
(2)人车各行其道
(3)消费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一、引言
(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动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安全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五种基本需求的塔形层次图。其中安全感的需要居于层次图的层底,是实现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基础。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他认为安全的需要时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当前,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推出的《七个怎么看》一书普遍向基层党员和群众推广之际,人们普遍关注的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等热点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近几年来的“三鹿”奶粉、婴儿性早熟、奔驰车撞人等发生在公众身边的事件是层出不穷,这就对当今公众的社会安全感进行了挑战。
(二)调查目的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社会安全感也在不断的发生先河改变,不论社会发展的多么繁荣,它其中仍存有不安全的因素,仍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我们特此自编公众社会安全感关于饮食卫生和交通安全的调查问卷,于2010年7月30日—2010年8月6日在互联上随机的向全国各地区的网友进行了调查。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民对在社会的自身安全感的主观感受,再根据感受的倾向性和特征,进一步分析导致部安全感的主客观因素,寻求提高人民社会安全感的途径和策略。
(三)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旨在了解如下内容:
1.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文化水平、月收入状况、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通过以上内容来反映被调查者的群体特征。
2.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卫生和交通安全着手,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被调查者所在地区的饮食卫生和交通安全情况。
3.饮食卫生、交通安全的状况研究:生产加工环节、经营管理、食品消费环节等。
4.从被调查者的角度出发,探索多种有效的机制研究:
二、调查方法与调查实施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充分运用多种调研方法,力求使所得的资料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保证本研究以点面结合的方式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从而保证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所运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设计出的调查问卷,以浙江省东南沿海的部分城市以及广西为代表,课题组成员利用假期时间,在互联网上展开实地调研,完成调查问卷。
2、二手资料法
收集相关调研资料和经验为本研究设计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在收集到的初步资料的基础上小组成员每人拟定问卷,问卷经过王丽同学的修改后定稿,最后开始了本次问卷调查。
3、PRA法
由于是在互联网上进行调查,我们也在网上建立讨论组的形式。全体成全共同讨论,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调查后的看法、被调查者的需求、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实施
第一阶段(2010.7.13-2010.7.18):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和信息,筛选出最新的、权威的二手资料,制订研究框架、调研规划和具体的调研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