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名词解释汇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资产评估 名词解释汇总
8 -
资产评估
商誉
评估基准日
无形资产
资产评估的时点性
市场价值
非市场价值
复原重置成本
更新重置成本
实体性贬值
功能性贬值
经济性贬值
总使用年限
实际已使用年限
资产利用率
成新率
成本法
比较法
收益法
地产
房地产
不动产
基准地价
标定地价
楼面地价
金融资产
股票的内在价格
股票的清算价格
股票的市场价格
递延资产
流动资产
实物类流动资产
债权类流动资产
货币类流动资产
企业价值
企业资产价值
企业投资价值
企业权益价值
协同作用
加和法
可比企业
市盈率
资产评估报告
资产评估说明
资产评估明细表
资产评估
资产评估是对资产在某一时点的价值进行估计的行为或过程。具体地讲,资产评估是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专门机构和人员,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为了特定的评估目的,遵循适用的评估原则,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按照法定的评估程序,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特定资产的价值进行估算的过程。
商誉
通常是指一个企业预期将来的利润超过同行业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的价值。这种价值的预期是由于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优势,或由于经营效率高、管理水平高、生产历史悠久、令人喜爱或尊敬的企业名称、良好的客户关系、高昂的士气等多种的无形“资产”因素综合造成的。(商誉是企业长期积累起来的一项价值,它由多种无法单独计量的个别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商誉本身并不能单独产生收益,也不能离开企业而单独存在和出售。)
评估基准日
由于资产评估是对评估对象(即待评估资产)在某一时点的价值的估算,该时点即是所评估价值的适用日期,也是提供价值评估基础的市场供求条件及资产状况的日期,该时点即被称为评估基准日。评估基准日相对于评估(工作)日期而言,既可以是过去的某一天,也可以是现在的某一天,还可以是将来的某一天。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被特定权利主体控制或拥有的,没有实物形态且不具有流动性,而对生产经营持续发挥作用,并能够在将来带来额外经济效益的资产。
资产评估的时点性
时点性是指资产评估是对评估对象(即待评估资产)在某一时(间)点的价值的估算。这一时点是所评估价值的适用日期,也是提供价值评估基础的市场供求条件及资产状况的日期,我们将这一时点称为评估基准日。评估基准日相对于评估(工作)日期而言,既可以是过去的某一天,也可以是现在的某一天,还可以是将来的某一天。
市场价值
一资产在公开竞争的市场上出售,买卖双方行为精明,且对市场行情及交易物完全了解,没有受到不正当刺激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最高价格。
非市场价值
是指资产在各种非公开交易市场条件下的最可能价值。常见的非市场价值有:使用价值、投资价值、保险价值、课税价值、清算价值、净变现价值、持续经营价值。
复原重置成本
复原重置成本是指在评估基准日,用与估价对象同样的生产材料、生产及设计标准、工艺质量,重新生产一与估价对象全新状况同样的资产即复制品的成本。
更新重置成本
更新重置成本是指在评估基准日,运用现代生产材料、生产及设计标准、工艺质量,重新生产一与估价对象的具有同等功能效用的全新资产的成本。
实体性贬值
实体性贬值是指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使用磨损和自然力的作用,导致其物理性能不断下降而引起的价值减少。
功能性贬值
功能性贬值是指由于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得待评估资产与社会上普遍使用的资产相比,在技术上明显落后、性能降低,因而价值也相应减少。
经济性贬值
经济性贬值是指由于资产以外的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如新政策或法规的发布和实施、战争、政治动荡、市场萧条等情况,限制了资产的充分有效利用,使得资产价值下降。
总使用年限
总使用年限是指资产的物理(自然)寿命,即资产从使用到报废为止经历的时间。
实际已使用年限
实际已使用年限是资产自开始使用到评估基准日为止,按照正常使用强度(负荷程度)标准确定的已经使用的年数,它与资产的实际使用强度和名义已使用年限有关。
资产利用率
资产利用率表示资产的实际使用强度,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利用率 = 至评估基准日资产的累计实际利用时间 ÷ 至评估基准日资产的累计法定利用时间。
成新率
成新率反映评估对象的现时价值与其全新状态重置价值的比率。成新率的估算方法有观察法、经济使用年限法、修复费用法等。
成本法
成本法是从待评估资产在评估基准日的复原重置成本(reproduction cost new)或更新重置成本(replcement cost new)中扣减其各项价值损耗,来确定资产价值的方法。
比较法
也称市场比较法,是指通过比较待评估资产与近期售出的类似资产(即可参照交易资产)的异同,并据此对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待评估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
收益法
收益法是通过估算待评估资产自评估基准日起未来的纯收益,并将其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算为评估基准日的现值的方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