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4周年三级音乐第六册第七课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课 《老师的歌》教学设计 三课时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他们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因此要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勇于表现自己。他们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喜欢上音乐课,在歌唱,舞蹈方面,表现非常好。模仿能力比较强,但是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因此,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理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是当前首要任务。二、课程标准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和《我爱米兰》,感受和体验学生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 了解音乐知识--单纯音符。掌握并比较常用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体验表现歌曲情境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解题导入:为什么在那么多鲜艳夺目的花卉中,就爱米兰呢?请听这二位学生的回答。
2.欣赏二重唱《我爱米兰》。设问:你从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对老师深情的爱。)3.再欣赏:《我爱米兰》,要细细地品味。(1)要求:从曲调的起伏中和歌词的比喻中体验这种深情的爱。(2)讲解二重唱的形式(童声二重唱)。4.师生讨论歌曲怎样表达对教师的爱。(1)曲调起伏大,以表示出学生在叙述中不平静的心情。(2)歌词用米兰比作敬爱的老师,小小的黄花就是老师的品格。(3)从身边老师的具体生动的事例中说明老师的崇高品格。5.聆听《我爱米兰》,从认真聆听的神态中要表达出对敬爱老师深深的敬意。6.课后采访你熟悉的老师,听听他们的叙述。表演一个节目向老师问候、慰问。
7.音乐知识:单纯音符与休止符⑴复习已学过的音符(按学过的顺序)。 5四分音符 一拍? 5八分音符 半拍? 5 - 二分音符 二拍……
⑵归纳。哪个音符时值最大?它的一半是哪个音符,再一半……?探究学习:①你从上面归纳的图示中,能否得出一个单纯音符规律?②休止符是怎样的规律?
二、学习歌曲
1、请同学朗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歌词(以轻声歌曲录音作背景音乐伴奏)。2、欣赏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3、学唱曲调:(1)跟琴哼唱曲调第一乐段。(2)把全班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学生自学第1—8小节曲调,另一部分学生自学第9—16小节曲调,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3)两大组交流自学的成果,教师及时给予指导。(4)跟琴学唱第二乐段。(5)完整地唱全曲。三位同学再次加入朗诵。(朗诵时,全体学生可用哼唱曲调为他们伴奏。)
4、学唱歌曲:
(1)跟琴轻轻地把歌词填入。(2)分成三组或四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处理。(三组分为每组一段歌词;四组分为另一组讨论第二乐段的处理。)(3)各组简单汇报一下对各段歌词的处理设想。(速度、各乐句的力度、特殊词句的处理等),并进行试唱,大家集体帮助处理完善。(4)选出领唱的同学,按教材上的要求试唱。请四、五位同学用打击乐伴奏。(5)让学生讨论演唱形式,按他们设计的形式歌唱表演。三、课堂检测
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
四、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唱《甜甜的秘密》和聆听《飞来的花瓣》,表现学生们对老师尊敬与爱戴之情。
2. 听辨练习。
教学重难点:
演唱表现歌曲情境。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
1.这一群学生是如何把自己的秘密告诉自己的老师?请听《甜甜的秘密》范唱。2.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诵歌词。(教师以钢琴弹奏曲调同步为朗诵伴奏。)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1—4小节曲调。4.跟唱第5—8小节曲调→唱好第1—8小节曲调,→有感情地唱好第一乐段歌曲。(无论学唱、跟唱,要注意以乐句为单位的相对完整性。)5.学唱第二乐段:(1)范唱第二乐段歌曲。(2)分句跟唱第二乐段歌曲 →分句跟唱第二乐段曲调。(3)唱好第二乐段曲调 → 唱好第二乐段歌曲。6.完整地唱全歌。7.师生讨论以怎样的情绪演唱《甜甜的秘密》。8.有感情地、投入地演唱《甜甜的秘密》。9.如果说本课的其它三首歌曲都是孩子们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一片敬意的话,那这首歌是广义的,是过去的学生寄来的赤诚的怀念写给老师的问候与答卷,是全社会的人们对老师的祝愿。二.欣赏《飞来的花瓣》。1、要求:首先明白歌名《飞来的花瓣》的含义;其次,明白歌词的主题思想。全班师生讨论题材与内容。设问:(1)歌曲的表演形式是独唱,重唱,齐唱?(2)歌曲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2、讨论为什么采用混声合唱的形式?3、听《飞来的花瓣》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