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6年高考上海卷历史试题解析(正式版).doc

发布:2016-12-31约1.27万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古希腊人所称的“美索不达米亚’’位于下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美索不达米亚是古代两河流域的发源地,因此选择的就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间的部分,图中只有②位于两条河之间,其余都是与湖泊海有关,因此排除其他选项,选择B选项。 【考点定位】古代东方·古代两河流域·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2.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 A.石制农具 B.青铜礼器 C.宫殿遗址 D.家畜遗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考古的理解。要证明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城,就要直接证明宫殿的存在,因此宫殿遗址是最有力的证据。其他的都不足以证明是都城,只能说明是史前文明。因此选择C选项。 【考点定位】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二里头遗址 3.周公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 ) 【答案】C[来源:学科网] B.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 C.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 D.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商周时期的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材料给出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按照公元纪年法来看,它发生在公元十一世纪,46年比50小,但因为是公元前,所以是下半叶。因此选择D选项。 【考点定位】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西周的建立 5.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 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 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③农民起义频繁 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历史事件的原因往往都是由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这几个方面来决定。材料中已经给出政治和思想上的影响,所以选择经济的原因和社会方面的原因。①是经济原因;④是社会政治方面的原因,因此选择D选项。 【考点定位】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社会大变革 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是明白它讲述的内容。前一句主要是论述“封建”,也就是分封制。与分封制相对应的就是封建社会的郡县制,因此空白处最恰当的就是郡县之制,因此选择B选项。 【考点定位】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 7.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 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韩非对于三个历史阶段进行了评述,认为上古讲求道德,中世讲求智慧,现实讲求气力。这种观点表现出人们对历史认知的发展,也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反应。因此选择进步史观。 【考点定位】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 【答案】D 【考点定位】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 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我们来看材料中给出的时间·13-14世纪。这段期间中国处于宋元时期,13世纪末给出了马可·波罗的经历,说明这件事情发生在这之前。材料中出现了造纸、印刷术、指南针,说明和四大发明有关,因此选择与火药有关的,而且与时间相符合。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定位】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辉煌的科学技术·火药武器的发明、使用及其影响 10.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这个国家是( ) A.西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中世纪后期,当时基本上西亚地区都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而且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时,也会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