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ppt

发布:2017-08-24约6.63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优先补充耕地) 第三步,评价因子量化分级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优先补充耕地) 第三步,评价因子量化分级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优先补充耕地) 第三步,评价因子量化分级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优先补充耕地) 第三步,评价因子量化分级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优先补充耕地) 第三步,评价因子量化分级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优先补充耕地) 第三步,评价因子量化分级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优先补充耕地) 第三步,评价因子量化分级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优先补充耕地) 第三步,评价因子量化分级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优先补充耕地) 最后得出评价结果:借助空间分析功能以及ArcGIS提供的地图代数语言,将栅格化的各指标数据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计算,得到以 5m x 5m为单元的开发利用评价图,如下图所示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优先补充耕地) 评价结果: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优先补充耕地) 评价结果: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优先补充耕地) 评价结果: 三、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某些省份盲目开发,扩大试点范围,把非试点区也纳入其中 选择的低丘缓坡开发区域可能存在自然灾害隐患,例如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 农民的合法权益可能受到侵害 Thanks! 谢谢观看 * * * * * 土管101 刘洋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概述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潜力调查与评价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 二 三 一、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概述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概述 低丘缓坡的概念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内涵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工作和程序 低丘缓坡试点的相关政策要求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意义和原则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任务和目的 低丘缓坡的概念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概述 丘陵: 指海拔500米以下、有明显起伏、无明显脉络的地类。丘陵根据海拔高程的不同,分为海拔300米以下的低丘和海拔300~500米的高丘两类。 坡度分为6级: 平坡(坡度0~6°) 缓坡(坡度6~15°) 斜坡(坡度16~25°) 陡坡(坡度26~35°) 急坡(坡度36°~45°) 险坡(坡度45°) 低丘缓坡的概念: 低丘缓坡一般是指海拔300米以下、坡度在5°~ 25°之间的丘陵地带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内涵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概述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内涵: 是指以县为单位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具备成片开发利用条件的低丘缓坡区域,根据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的要求以及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林则林的原则,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利用的用途、规模、布局和时序,促进城乡建设科学合理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进行的土地专项规划。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意义和原则 规划的意义: 统筹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破解土地供需两难的必然选择; 优化城乡用地布局、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平台; 促进国土均衡开发、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化解征地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出路; 规划的原则: 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林则林。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概述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任务和目的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概述 规划任务: 根据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的要求,对全县低丘缓坡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摸底,查清低丘缓坡的区位、面积、权属、自然条件、利用状况、适宜用途等情况,并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制镇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林则林、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编制每个开发区块的开发利用规划,制定综合开发利用低丘缓坡专项规划。 规划目的: 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 转变用地方式,扩展发展用地空间; 完善相关制度,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新局面;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程序 市县层面 建立工作机制 开展调查 低丘缓坡潜力调查 编制专项规划 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试点项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