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一、开发利用现状 1
(一)低丘缓坡资源总量及开发潜力 1
(二)低丘缓坡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2
(三)开发区现状 3
二、当前存在主要问题 5
(一)开发积极性不高,部门认识不统一 5
(二)林地和建设用地指标限制规模开发 6
(三)零星基本农田成为成片开发的一大难题 7
(四)规划之间衔接比较困难 7
(五)可开发资源减少,开发难度加大 7
(六)政策处理和利益协调难度较大 8
三、开发利用基本原则 9
(一)统一协调原则 9
(二)开发保护原则 9
(三)因地制宜原则 9
(四)综合效益原则 9
(五)政府决策和群众参与相结合原则 10
四、近期重点开发区域规划 10
(一)资源基础及开发方向 10
(二)投资估算 15
(三)效益评价 16
五、对策和建议 16
(一)科学制定规划,努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19
(二)设立成片综合开发专项用地指标 19
(三)集中力量抓好重点区块的规划建设 20
(四)用好用活省政府给予的林地转用等有关政策 21
(五)实施项目用地和入园企业准入标准 21
(六)构建用地绩效考核体系 22
(七)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 23
金华市区低丘缓坡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较为充沛的土地资源是金华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要素,特别是金华市区低丘缓坡资源丰富,资源量约占全市30%,开发潜力巨大。随着开发区建设规模的拓展和产业培育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需求不断扩大,加快低丘缓坡资源开发已成为金华市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平台。如何发挥市区低丘缓坡资源优势,有效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突破的问题。为此开展了金华市区低丘缓坡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一、开发利用现状
(一)低丘缓坡资源总量及开发潜力
金华地处金衢盆地东段,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盆地底部广泛分布着起伏和缓的低丘岗地,海拔一般为50~250米。据农业资源调查,全市有低丘岗地面积294.13万亩,其中金华市区76.20万亩,占总量25.91%。
据坡地资源调查,金华市区拥有坡度25度以下的低丘缓坡面积55.27万亩,以园地、林地为主,耕地比重少。如金西经济开发区和金东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就在低丘缓坡上,金西经济开发区东区块耕地与其他地类比例为1:9,金东经济开发区区块耕地与其他地类比例为1.5:8.5。据近五年来金华市区平原区块非农建设项目用地报批资料分析,耕地与其他地类比重约为6:4,甚至更高。适宜非农建设的低丘缓坡资源是市区,特别是开发区缓解用地瓶颈的突破口。
据遥感监测数据,金华市区尚未开发利用的低丘缓坡资源10.56万亩,其中婺城区5.80万亩,主要分布在白龙桥、汤溪、蒋堂和琅琊等镇;金东区4.76万亩,以曹宅、孝顺、傅村和塘雅等镇为主。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潜力、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等实际情况,预测近期可用于非农建设用地2.5万亩,开发农业用地1.37万亩。
(二)低丘缓坡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2005年确定在金华、衢州两市开展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并在两市召开了全省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现场会。2006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6]20号)。金华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珍惜新一轮低丘缓坡综合开发的机遇,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市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一把手参加的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工作。2005年开始,分别在金东经济开发区和金西经济开发区开展了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包括开发非农建设用地和耕地等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金西经济开发区非农建设用地试点已完成2千亩,引进企业58家;金东经济开发区非农开发已通过土地利用规划调整,进入全面开工建设。金东区上荷塘试点项目面积3986亩,投入3千多万元,通过开发建成了标准农田,新增有效耕地1456亩。婺城区蒋堂和汤溪镇两个利用低丘缓坡垦造耕地试点项目也全面完工,新增耕地830亩。
(三)开发区现状
近年来,开发区建设一直保持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产业集聚效益明显,对外经济活力增强,但发展空间却严重受限。
1、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至2007年底,市区三个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33 家,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累计268.8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14亿元,占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5%;实现工业利税16亿元,占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的88.8%;年末从业人员8.55万人,新增就业1.22万人。其中,金华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实现了两年番翻的工作目标。
2、产业集聚效益明显。市区开发区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金华经济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五金机械产业、医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