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分配理论解析.ppt

发布:2016-11-01约7.11千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准租:指某些素质较高的生产要素如先进的机器设备、高超的劳动技能、管理才能等,在短期内供给不变,需求较旺盛而产生的一种超额收入,这种收入其性质类似于地租,所以叫准地租。 三、准租和经济租 如右图, GP0CB就是固定要素的收入,也就是准租。 Q G D P0 P 0 B AVC E AC MC C 准地租 Q0 如果从准租GP0CB中减去固定总成本GDEB,就得到经济利润DP0CE。 准租=总固定成本+经济利润 又称为生产者剩余,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的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所得到的实际收入高于所期望的收入,则超出部分就称为经济租。 经济租与供给无关,是由需求决定的。 注意: 准租与经济租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租,真正意义的地租是由于使用土地而付出的报酬。但由于二者都是由需求方面决定的,而与供给无关,这一点与地租很类似,所以称为准地租和经济地租。 2.经济租 第四节 利息与利润理论 在资本市场上,资本所有者将自己的资金支配使用权在一定时期内转让给厂商,所得的利息实质上就是资本的价格,所以利息是一种时间成本,支付利息不能获得资本本身 利息一般不用绝对量表示,而是采用利息率表示。 一、利息 利息是使用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报酬,即资本的价格,是资本所有者的收入 二、利息决定 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所确定的利息 资本的供求关系所确定的利息 1、边际生产力利息理论 边际生产力利息理论认为: 利息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即 I=MRPK O K r 图7-12 资本、边际收益与利息 i M 如右图,资本K不断增加,但资本的收益i先增加后减少 当资本的投入为M时,资本所获得的 边际收益就是资本的价格——利息 当资本继续增加,利息会减少;反之,资本减少,利息增加 2、均衡价格——供求关系所确定的利息 均衡价格利息理论认为: 利息由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 1)资本的需求 资本的需求方——厂商 需求目的——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的决定因素——利息率与利润率之间的差额,利润率越高于利息率,纯利润就越大,企业越愿意投资,对资本的需求就越大;反之,对资本的需求就越小 因此,资本的需求(投资)与利息率成反方向变动。 D K r O 2)资本的供给 0 K r S 如果储蓄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息,则将来的消费效用更大,就会有更多的货币被放弃当前消费,而投入生产;反之,则储蓄更少。 储蓄与利息(率)成同方向变动,因而资本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资本的供给——资本的所有者在各个不同利息率水平下愿意提供的数量。西方经济理论假定资本的供给主要来自于个人储蓄。 O K I D S E i0 K0 当供给等于需求时,产生了均衡的市场利率i0和均衡的货币量K0。 i0称为“纯利率”,反映了资本的净生产力。 在实际资本市场上,利息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供求关系,货币贬值因素、投资风险因素、政府宏观调控等。 O K r K0 i0 利息低于均衡利息 D S i K1 K2 E 3)政府对利率的调控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在经济社会中,多数政府均有通过对利率的调控影响货币市场的能力。 政府所规定的利率低于市场均衡利率,i<i0,在规定利率i时的货币需求为K2,市场货币供给为K1,K1<K2,货币供不应求,产生K1K2的缺口。市场显现出货币不足的投资饥渴症。 O K r K0 i0 利息高于均衡利率 D S K1 K2 i E 政府所规定的利率高于市场均衡利率,ii0,在规定利率i时的货币需求为K2,市场货币供给为K1,K1K2,货币供过于求,产生K1K2的闲置。市场显现资本剩余。 1、利息的存在可以鼓励少消费,多储蓄。 2、利息的存在可以使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3、利息的存在可以使企业更节约、更有效地利用资本。 4、利息可以作为调节宏观经济的手段。 利息的作用 利润,可以说是一种报酬,一种从事生产和经营的回报。厂商从事生产活动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 在经济学上,一般把利润分为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 这两种利润的性质与来源都不相同。 三、利润 1、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 它包括在成本之中,其性质与工资相类似,也是由企业家才能的需求与供给所决定的。 不同的只是由于对企业家需求和供给的特殊性(边际生产力大和培养成本高),决定了它的数额远远高于一般劳动所得的工资。 2、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为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 超额利润在完全竞争下并不存在。 如果该行业具有超额利润,就会吸引大量的厂商进入,供给增加,价格降低,最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