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习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答案:D
2.人生观是人们对( )
A.自然界和社会的总的看法
B.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C.社会某一问题的具体看法
D.人的思维方式的看法
答案:B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答案:B
4.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答案:C
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答案:D
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答案: D
7.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答案:B
8.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答案:C
9.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0.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答案:B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答案:D
12.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
A.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B.从真理中不断排除谬误的过程
C.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D.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答案:A
13.社会形态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答案:B
14.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答案:D
15.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
A.最高标准
B.唯一标准
C.必要标准
D.价值标准
答案:A
1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答案:C
17.要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必须( )
A.超越生产力的状况
B.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C.长期稳定不变
D.滞后于生产力的状况
答案:B
18.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答案:C
19.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转化为资本
答案:B
20.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马克思主义的( )
A.劳动价值理论
B.剩余价值理论
C.商品与货币理论
D.劳动二重性理论
答案:D
2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答案:C
22.货币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 )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本身也有价值
D.可以作为支付手段
答案:C
23.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答案:C
24.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由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答案:C
25.在下列生产要素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
A.厂房.设备
B.原料
C.燃料
D.劳动力
答案:A
26.利润率和剩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