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音乐苏教版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返回 主页 关闭 《爷爷为我打月饼》是电影《啊!摇篮》中的一首插曲。歌词为叙事童谣体,以叙唱“我”与“爷爷”共同“打月饼”的故事,抒发老少两代间浓浓的革命情谊。歌曲朴素、亲切,曲调为徵调式,明快、活泼、有较强的民谣风。 返回目录 司马光砸缸(童声合唱) 儿童团放哨歌 小小音乐剧 映山红(女声独唱) 爷爷为我打月饼 竖笛演奏(七) 返回 主页 关闭 歌曲《儿童团放哨歌》是著名女作曲家瞿希贤所作《红军根据地大合唱》中的第三乐章,创作于1956年。这首歌节奏鲜明、格调明朗,表现了儿童团员的英勇形象,非常生动。本单元所选的是这首歌的前半部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返回目录 司马光砸缸(童声合唱) 儿童团放哨歌 小小音乐剧 映山红(女声独唱) 爷爷为我打月饼 竖笛演奏(七) 听 唱 动 总 本单元以“爷爷故事多”为题,选用形式不同、风格各异的歌曲,带领我们在音乐活动中走进历史的时空。在《映山红》《爷爷为我打月饼》的学习中感受角色化、抒情性的差异;在《儿童团放哨歌》的学习中感受进行曲的风格;在《司马光砸缸》的学习中感受叙事歌曲的特点。注意故事有情节、有角色,依据表现的需要,可以分别采用独唱、齐唱、合唱的形式。积极参与“小小音乐剧”风趣的角色表演活动,在生动活泼的综合性艺术活动中提高自己综合表演的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 返回 主页 关闭 奏 司马光砸缸(童声合唱) 儿童团放哨歌 小小音乐剧 映山红(女声独唱) 爷爷为我打月饼 竖笛演奏(七) 听 总 唱 动 《映山红》是一首电影插曲,可以观看或回忆《闪闪的红星》相关片段,理解歌曲的革命故事背景。该歌曲的歌词意味深长,旋律深情委婉,在充分聆听与感受的基础上,可以随乐轻声哼唱,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激发情感共鸣。 《司马光砸缸》可以通过回顾课文(或观赏戏剧、看动画、听故事等),熟悉歌曲讲述的故事,再结合“小小课本剧”的活动,综合唱、奏、舞等形式,与同伴合作,对歌曲深入地进行感知和表现。 返回 主页 关闭 奏 司马光砸缸(童声合唱) 儿童团放哨歌 小小音乐剧 映山红(女声独唱) 爷爷为我打月饼 竖笛演奏(七) 唱 总 动 听 《爷爷为我打月饼》的演唱应以对旋律的充分感知为基础,以表现歌曲的韵律与情感为重点。可以随乐律动感受节拍韵律和乐句划分。注意每一句都有半拍(或一拍)休止,在演唱时应该将气息自然地轻轻收住,表现出亲切的语气。 《儿童团放哨歌》的学习要注意在歌曲的演唱中感受与表现其进行曲风格,通过演唱活动巩固对休止符的认识,并自然地将其运用于歌曲风格的表现中。进行角色表演等活动时,在音乐活动中有意识地了解儿童团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返回 主页 关闭 奏 司马光砸缸(童声合唱) 儿童团放哨歌 小小音乐剧 映山红(女声独唱) 爷爷为我打月饼 竖笛演奏(七) 动 听 唱 总 小小音乐剧:司马光砸缸 这项活动由唱一唱、奏一奏、舞一舞组成,在熟悉相对应的各部分音乐的基础上,开展模仿、编创等活动。在合作表演歌曲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应注意突出其音乐特征。 “唱一唱”片段朗朗上口,贯穿于整个作品中。可以先做节奏诵读,然后再跟唱,随之聆听整首歌曲,感知歌曲的结构。 “奏一奏”包括节奏诵读与打击乐器演奏两重活动。其中,诵读以“哐当哐当”的象声词模拟砸缸声,强化对歌曲主题与形象的感知。而打击乐器的演奏可以先设计好演奏方案,并用节奏谱或图形在曲谱空白处记录后再合作演奏。 “舞一舞”即用有音乐性的肢体动作表演。回顾“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情节,设计角色与动作,合着音乐表演。要注意设计的动作不仅要能表现出故事的情节,也要符合音乐的节拍,并注意角色间的配合。 返回 主页 关闭 奏 司马光砸缸(童声合唱) 儿童团放哨歌 小小音乐剧 映山红(女声独唱) 爷爷为我打月饼 竖笛演奏(七) 返回 主页 关闭 司马光砸缸(童声合唱) 儿童团放哨歌 小小音乐剧 映山红(女声独唱) 爷爷为我打月饼 竖笛演奏(七) 陆柱国 词 傅庚辰 曲 (女声独唱) 返回 主页 关闭 司马光砸缸(童声合唱) 儿童团放哨歌 小小音乐剧 映山红(女声独唱) 爷爷为我打月饼 竖笛演奏(七) 返回 主页 关闭 夜半三更哟 盼天明, 寒冬腊月哟 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 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 映山红。 跟唱 朗诵 在《映山红》的音乐声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再跟着歌曲录音轻声地哼唱。 司马光砸缸(童声合唱) 儿童团放哨歌 小小音乐剧 映山红(女声独唱) 爷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