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英语翻译中文通信学院毕设必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毕业设计(论文)
英 文 翻 译
学 院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及班级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日 期 2013年4月12日
LTE系统中PUSCH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属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确立的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是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后续演进,包括通常所说的LTE技术、HSPA技术、4G等,代表了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结合在实验室参与的科研项目,对LTE.TDD系统中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进行了研究,在对单载波频分多址技术(SC.FDMA)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其发送端的转换预编码及接收端的频域均衡技术,详细说明了相关功能模块在FPGA中的实现过程,并提出了LTE物理层基带开发平台方案。PUSCH信道中的转换预编码可看成是34种混合基DFT运算。宽带系统中的高DFT吞吐率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DFT被多路数据通道共享时。转换预编码中的每个DFT可分解为基数分别为2、3和5的短DFT。众所周知,如果变换的规模可以分解为较少基本数量,DFT就可以有效执行,基本数越少,实现起来越简单。在研究几种常规DFT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转换预编码实现方案,并在ISE软件上验证通过。频率选择性衰落无线信道中,符号间干扰(ISI)必然存在。因为频域均衡比时域均衡有更低的计算复杂度,所以在PUSCH接收端减小ISI的低复杂方法是采用频域均衡。对几种频域均衡算法在LTE建议的三种信道模型中进行了仿真比较,判决反馈均衡(DFE)比线性均衡有更好的性能。选择性能和复杂度都满足要求的MMSE残余误差消除均衡算法进行实现,该算法实现过程要用到解转换预编码模块,两者紧密联系。最后提出了LTE物理层基带开发平台中DSP和FPGA功能模块划分方案,对FPGA中与数据传输与存储的主要模块,如AHB总线、存储器控制器以及McBSP的实现,进行了重点研究,最后对平台方案进行了优化,这为后续基带开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长期演进,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转换预编码,频域均衡
第一章 绪论
1.1 LIE通信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在过去的三十年时间里,蜂窝移动电话已经从实验室试验板阶段发展到世界上最流行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在发达国家,尽管有线电话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手机的数量已经于若干年前就超过了有线电话的数量,而且两者的差距越拉越大。但对于许多在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来说,移动手机通信是他们所经历的唯一的电话通信形式。移动通信目前被公认为有其自己的技术领域,也是包括电话和无线电在内的计算机、电子、加密和信号处理等众多领域里进行技术创新的推动力。虽然技术在持续发展以及商业系统经常进行一些新的改进,但是某些重大进展却能标志着从一代技术到另一代的过渡。20世纪80年代初推出了第一代系统,其特点是模拟语音传输。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第二代系统,采用了数字语音传输技术。重要的是,第二代系统引进了先进的安全和网络技术,用户可以发起和接听全球范围内的电话通信。早在第二代通信系统在市场出现以前,蜂窝通信研究团队就已将注意力转向第三代通信(3G)技术,把焦点放在其具有高比特使用率,高频谱效率以及语音电话和数据业务并存的特征上来。198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起未来公共陆地电信系统(PLTS)的研究。十五年后,国际电信联盟出台了一系列建议,批准五种技术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技术。2008年,移动运营公司部署了三种技术,即WCDMA、CDMA2000和TD.SCDMA。同时,业界除了期待3G以外,也把目光转向了把SC.FDMA作为从手机到基站的主要候选方案的无线传输技术“长期演进(LTE)上来。3G标准于2007年最终确立之后,伴随着滚滚而来的移动宽带化浪潮,全球移动通信业关注的目光瞬间聚集在分别以LTE、UMB和802.16m为方向的3G下一步演进路线之争上。路线的成败,决定了不同阵营的市场地位,决定了最终的产业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