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辽宁省沈阳二中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发布:2017-01-25约1.09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沈阳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16届)历史试题 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 (54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36题,共54分) 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分封制受到冲击 2.《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3.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因为出使秦国“完璧归赵”而拜为上大夫,又因为在渑池会上斥责秦王、羞辱秦国文武群臣而拜为上卿。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 A.商周盛行的官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B.西汉史学家对秦国仍存在偏见 C.功勋开始成为官爵升迁的唯一依据 D.战国士人地位得到了大幅提高 4.史载,汉武帝元朔五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设泉陵侯国。汉武帝元鼎六年置零陵郡,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东汉光武帝刘秀最终改泉陵侯国为泉陵县。材料主要表明 A.封国是朝廷的主要依靠力量 B.封国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东汉初年最终废除分封制 5.战国时期,最有才华的士与最富强的诸侯强强联合,最终建立统一的帝国。在此过程中,士与君的关系也在发生隐约而又根本的变化。这一变化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B.汉武帝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C.唐朝确立科举制 D.宋明理学的出现 6.《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其中的表白体现出 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 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 C.“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 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 7.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A.道教成为当时主流思想 B.唐代宗教迷信严重 C.佛道儒出现融合的趋势 D.道教戒律的严格性 8.宋代以中央朝臣充任各府长官,称作“权知某府事”,即暂时代理该府政事,简称知府。金代“以户部尚书瓜勒佳必喇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参知政事,行省于辽东”,即行省。二者体现的相似政治理念是 A.皇权专制 B.中央集权 C.地方分权 D.权力制衡 9.宋代,在政府控制的重要产盐区,政府经常将一些帝王将相附会成盐井的发现者,并进而将其塑造成盐神,成为官方代表。这种做法 A.提供了食盐官营依据 B.彰显了食盐的重要性 C.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体现了人们愚昧迷信 10.《中国文化概论》:“中国绘画相信有一个最佳视点,只是这视点不是‘焦点’,而是‘天眼’,即画家要站在一个宏伟的高度,俯察游观自己所表现的对象。因此,中国画家少去写生,而是‘收尽奇峰打草稿’,这样作画运思时,就处于一个以大观小,一切了然的境地。”据此可知,影响古代绘画创作的思想是 A.佛教思想 B.道家思想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11.元末明初,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三”乃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其关键因素是 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松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