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考研强化班教学用PPT.ppt

发布:2018-02-26约1.14万字共6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单词:9月30日之前,词汇书6-8遍 10月-11月,每周复习一次,时间3小时 12月大纲进行查漏补缺 真题:8月15日之前,现有笔记复习巩固 8月—11月,真题反复做4-5遍,熟悉 12月,2009年真题进行最后模拟 模拟:9月开始和真题同时进行,最多80篇。 平均每天2篇真题,1篇模拟,2小时 祝福大家 考研成功 “例证题”解题原则 例证的目的是为了印证主旨,主旨的位置基本都在例证的前面。 错误选项的特征是就事论事,在例子中去寻求答案。 “例证题”解题原则—三种不同模式 ①文章开篇首段首句出现举例: 引出(introduce)主旨,采用抛砖引玉写法,100%等于全文主旨,相当于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因此应该放到最后一个题去做。 “例证题”解题原则—三种不同模式 ②文章除去首段外的任意一个自然段首句举例或者整个自然段举例: A: 40%到上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寻求主旨(追求段落篇幅的均衡性); B: 50%到例证最后一句话寻求答案 (往往是总结性语言,如so, thus, such, therefore); C: 10%到下一段第一句话寻求答案 (往往是承上启下的语言,如although) “例证题”解题原则—三种不同模式 ③文章任意自然段除去首句外任意一句话举例 A:90%到紧挨着例证之前的一句话寻求主旨(临近原则) B:10%如果例证本身由转折词引导,则需将例证全部读完,然后自行总结主旨 “例证题”解题原则 例证题延伸:直接引语,排比句,冒号之后,时间或地点状语引导的叠加句 举例: ③ A:P32.17; P35.6; P62.57; B:P52.50; P82.36 ② A:P65.46 B:P50.42; P58.48 C:P42.53 ① P57.42; P85.21; 95.31 延伸:P58.46; P67.53 “正话反说题”解题原则 1、题干特征:往往为最后一个题。题干中出现author, conclude, 或文章总结性的字眼。 2、原文往往为一个作者有意批判的现象,但作者态度呈现隐蔽化。 3、当发现选项与原文的态度相反时,不能轻易将其排除。 4、通过原文中的某些字眼,上下文逻辑、文化常识判断作者的态度。 5、典型例证:P32.18; P32.20; P34.4; P40.20; P45.62; P69.60 “推理题”解题原则 推论题标识: infer, suggest, imply, indicate, learn 介于照抄原文和主观臆断之间,选项来自原文但不等同于原文,同时也需要经过思考进行信息重编,但不等于主观臆断。 “推理题”解题原则 做题思路 原文:人分为男人女人,张三不是女人 A: 张三是男人 B: 张三是女人 C: 张三不是女人 D: 张三是女人是不可能的 E: 张三可能是男人 F: 张三刚吃完串串 “推理题”解题原则 做题思路:人分为男人女人,张三不是女人 A: 张三是男人(×,过度推理) B: 张三是女人( × ,违背原文,以假充真) C: 张三不是女人( × ,照抄原文,无需推理) D: 张三是女人是不可能的( √ ,关键词替换) E: 张三可能是男人(√,不定词表示说话者的态度) F: 张三刚吃完串串( × ,与全文主旨无关) “推理题”的题型分类 A: what can we infer from 张三? (局部推理题,根据题干定位信息返回原文即可) B: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is sentence? (句子推理题,同局部推理) C: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is paragraph? (段落推理题,答案常来自段落首句和转折句) D: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first three paragraphs? (多段落推理题的三种情况) E: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is passage (全文推理题,根据题的位置或者根据选项定位) “推理题”解题原则 推论题的最终唯一原则: 正确选项与主旨保持一致 典型例证:P32.20; P46.65; P71.25; P79.26; P79.27; P81.31; P86.29 AB原则(测试学逻辑原则) 两个选项语义接近、方向一致、范围相当 IF A正确能够推理出B正确,但IF B正确不能推理出A正确,则应当选择B P78.25; P57.44 “词汇猜测题”解题原则 词汇猜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