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两件宝 第一课时 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7两件宝第一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7两件宝第一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两件宝》第一课时,选自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通过学习《两件宝》,引导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宝”字,同时复习已学过的拼音知识,如单韵母、复韵母等,帮助学生巩固拼音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两件宝》,学生能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拼音应用能力,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册的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他们的知识体系尚在构建之中。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层面:学生对汉字和拼音的认识有限,刚刚开始学习拼音,对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汉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也处于初步学习阶段。
2.能力层面: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词汇量有限,阅读理解能力初步形成,但尚不成熟。他们需要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学习语言,通过模仿和练习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素质层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形成。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4.行为习惯: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习惯正在养成,有的学生可能还不太适应课堂纪律,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规范。
5.对课程学习的影响:由于学生对拼音和汉字的掌握程度有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逐步建立对语文学习的信心。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两件宝》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如宝物的图片,以及与“宝”字相关的汉字卡片,用于教学互动。
3.教学工具:准备拼音卡片和汉字卡片,以便学生进行拼音和汉字的拼读和书写练习。
4.教室布置:设置互动学习区域,摆放小黑板或白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作品。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宝吗?你们有没有自己的宝贝?”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的宝贝,教师引导讨论宝贝的价值和意义。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两件宝》,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两个宝贝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展示“宝”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讲解“宝”字的结构和含义。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宝”字所代表的物品,如宝石、宝藏等。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两件宝》,注意字音、字形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宝”字,讨论其特点,并分享给全班。
-教师示范书写“宝”字,学生跟写,并注意笔顺和笔画。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出示“宝”字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连线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宝”字的理解。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找宝”游戏,看哪个小组能最快找到与“宝”字相关的物品或成语。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宝”字的意义和书写要点。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宝’字的意义,也学会了如何书写。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发现更多的‘宝’。”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宝”字造句,或者收集生活中见到的“宝”字相关的物品,下节课分享。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完成质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宝葫芦的秘密》:这是一本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得到一个神奇的宝葫芦,宝葫芦里有什么,以及它给主人公带来的奇妙经历。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宝”字的实际应用,同时培养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汉字的故事》: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其中包含了许多与“宝”字相关的汉字故事,如“珍宝”、“宝藏”等。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加深对汉字文化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物》:这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宝物,如玉器、瓷器、书画等,通过图片和文字的描述,让学生了解宝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