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习俗的变化》导学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1课 社会习俗的变化
1.说出发型服饰变化、称谓变化、礼节变革、提倡女权等知识。
2.概述民国初年社会风俗变迁的文字、图片等史料,进行归类,培养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3.认识民国初年社会风俗的变迁与创新有其重大的社会价值,它是社会发展的缩影。
4.重点:清末民初的社会风俗变迁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
1. 剪发辫、易服饰
(1)剪发辫
①剪辫运动,兴起于 辛亥革命 爆发后,辫子的去留成为 从新从旧 的标志。?
② 孙中山 颁布限期剪辫令,剪辫深入城乡各地。?
③剪辫的影响:改变了旧的落后的观念, 方便工作 ,有利于 个人卫生 ,对社会生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 理发业 等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从而取代了 剃头业 。?
(2)易服饰
①辛亥革命后: 洋装洋饰 开始流行。?
②民国初年:男子礼服—— 西服 、 褂袍 ;女子礼服—— 褂裙 。?
③20世纪20年代后:男装—— 西服 、 中山装 、 长衫 ,其中 中山装 逐渐成为中国男子礼服。女装—— 旗袍 。?
④易服饰的影响:服饰的多样化与不断翻新,丰富了 人们的生活 ,满足了 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 。?
2.改称谓、废跪拜
(1)改称谓
①1912年3月,孙中山发布命令,废除清朝官场的 “大人” 、 “老爷” 称呼,官员之间以 “官职” 相称,民间称 “先生” 或 “某君” 。?
②影响: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作称谓,是用 人格的平等 代替 身份的不平等 ,影响遍及社会各个角落。?
(2)废跪拜
①清代通行的礼节:跪拜、 作揖 、 请安 、拱手。?
②民国成立后:制订“礼制”,核心内容是以 鞠躬 礼和 脱帽 礼代替跪拜等旧有礼节。?
③中外人士交往开始使用 握手 礼。?
④影响:废跪拜是民国初年礼仪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礼节上的 尊卑等级 观念已被 平等观念 所取代。?
3.禁缠足、倡女权
(1)禁缠足
①西方传教士:近代以来,设立天足会,反对 缠足 。?
②清政府:颁布 缠足 禁令。?
③辛亥革命后:1912年,孙中山饬令各省劝禁缠足,各地展开大规模的 放足 运动,出现 “解放脚” 。?
④影响:使女性参加社会活动更方便,成为提倡女权的先声。
(2)倡女权
①清末民初,一些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女性开始勇敢地走向社会,参加社会活动。政治上, 从军参政 ;教育上, 进学堂读书 、出洋留学、 男女同校 ;婚姻上,追求 自由恋爱 ,反对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呼声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
②妇女解放的意义:妇女解放是清末民初移风易俗最典型的例证,它意味着辛亥革命革除了根深蒂固封建恶习,生活方式开始走向近代化。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1919年11月14日,长沙姑娘赵五贞不愿嫁给开古董店的吴某,请求父母解除婚姻,父母不答应,要求延缓婚期也不准。结果,赵五贞在出嫁的花轿上自杀。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人认为赵五贞自杀是为封建势力所迫害,也有人认为赵五贞还有其他出路可走,不应该自杀。
结合历史背景,议论一下,这一社会现象说明了什么?
清末民初,一些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女性开始勇敢地走向社会,参加社会活动。在婚姻方面,追求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的呼声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这意味着女性生活方式开始走向近代化。但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封建势力的强大,妇女解放运动十分艰难。追求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理想之梦”。(言之有理即可)
【探究问题二】清宣统帝溥仪退位后,住在紫禁城内。遗老遗少年仍然向他行跪拜礼。1913年元旦,袁世凯派大礼官朱启钤向溥仪拜年。溥仪身穿龙礼袍端坐中央,朱启钤走进殿门,遥遥地向溥仪鞠了一躬。向前几步站定,再鞠了一躬。走到溥仪宝座前,第三次鞠躬。然后,直立向溥仪致新年贺词。贺毕,清宫内务府大臣绍英走上台,在溥仪面前跪下。溥仪取出一份写好的答辞交给绍英,绍英站起来向朱启钤宣读,读毕交给溥仪。朱启钤再鞠躬,然后离开。
结合民国初年礼制改革的史实,请分析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了新旧事物转变中的什么问题?类似的现象,在改革开放中是不是也存在?请举例说明。
辛亥革命后,因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移风易俗蔚然成风。紫禁城内仍然照跪不误的事例,说明新风取代旧俗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旧风俗、礼节的废除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存在,可结合本地在现实生活中保留的封建旧俗来举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
见《导学测评》P26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