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的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docx

发布:2017-12-18约小于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的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1.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50%-70%,可发生在整个血透过程的任何时刻。2.血透中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很多,有效血容量的减少、血浆渗透压的改变、自主神经病变和血管收缩能力降低、内分泌因素、醋酸盐不耐受以及药物等各种因素是引起血透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常见原因。3.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无症状性低血压,但大多数患者同时有头晕、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眼前发黑、恶心、呕吐、心率加快和肌肉痉挛性疼痛,甚至一过性意识丧失,冠心病者可诱发心律失常及心绞痛。4.血透患者发生低血压时,处理上应迅速补充容量,同时适当减慢血流量,减低超滤率或暂停脱水,并可给患者低流量吸氧。5.一般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 200ml后症状会迅速好转,血压回升;症状严重者,可加大输液量,还可考虑输入50%高渗糖40~60ml、10%氯化钠20ml.甘露醇、白蛋白等。6.必要时回血,终止血透,积极寻找诱发低血压的原因,加以解除。7.对初次血透、年老体弱患者为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可选用 生物相容性好的小面积透析器、适当预充,血透应缓慢进行,血流量由小到大逐步增加,脱水不宜过多、过快,严格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加。8.应用高钠透析,增加钠浓度,增快血浆充盈率,保持血容量。9.改进透析技术,应用序贯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生理性透析,使用OTM.BVM技术以及可调钠模式及超滤模式的应用。【处置流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