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大信息管理系统形成性考核作业及答案.doc

发布:2016-01-08约1.6万字共5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管理系统作业 (第1-4章) 一、填空题 信息技术及其产业 是全球信息化的重要技术基础。 我国国家信息化体系由 信息资源 、 信息网络 、 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队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等6个要素组成。 信息使用能力取决于这样几个因素: 信息敏感力 、 信息转化力 和信息决策力。 管理现代化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主要包括管理思想、 管理组织 、 管理方法 和 管理手段 的现代化。 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 物质 、 能量 、 时间 及其他。 信息加工不可避免地产生时间延迟,这也是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 滞后性 。 按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应有5个要素,即输入、输出、 处理 、 反馈 、 和 控制 。 一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在 管理科学 、 系统科学 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MRP-II的中文名称是 制造资源计划 。 企业资源计划的英文缩写是 ERP 。 11.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四大部件,即信息源、 信息处理器 、 信息用户 和 信息管理者 。 二、单项选择题 1.一般情况下,可将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和基层,其中高层管理属于( B ) A、战术级管理 B、战略级管理 C、控制层管理 D、作业层管理 2.管理活动的高、中、基3个层次分别对应着3种类型的决策过程,即( A ) A、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结构化决策 B、非结构化决策、结构化决策和半结构化决策 C、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一般性决策 D、非结构化决策、过程性决策和结构化决策 3.系统的存在需要3个基本条件,即:( D ) A 输入、反馈、处理 B 时间、地点、事件 C 计划、控制、执行 D 目标、功能、结构 4.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是:( B ) A\IM B\IS C\IN D\FS 5.C/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 A ) A、客户/服务器模式 B、文件/服务器模式 C、分时/共享模式 D、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6、信息技术引入企业管理大约起源于20世纪( B ) 30年代 60年代 90年代初 D 90年代末 7.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英文缩写分别是:( C ) OA、CIMS OA、CMIS CIMS、OA CMIS、OA 8.MRP-II是在什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 ) 企业资源计划 办公自动化 MPS 物料需求计划 9.DSS是指:( C ) 专家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经理信息系统 三、判断正错(正确用T表示,错误用F表示) 当前推进国家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推进电子商务( T ) 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之本( T ) 信息的获得有赖于对信息源的开发利用( F ) 相对于内部信息源而言,外部信息源的开发利用较容易( F ) 简单地说管理的过程就是基于信息的决策过程( T ) 通常情况下管理层次是由于管理者的能力太强造成的( F ) 半结构化决策通常是针对确定型的管理问题( F ) 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 T ) 信息与数据的绝对是相对的,很难相互转化( F ) 通常信息浓度越大,信息源和接收者间的梯度越大,信息的扩散性越弱( F ) 信息的可压缩性是指信息经过浓缩、概括等处理后,而不至于丢失信息的本质( T ) 传递的环节越多,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小,但传递速度会减慢( F ) 一个系统通常可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具有层次结构( T )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合成系统,但计算机并不一定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条件( T ) 四、简答题 请说明管理层次与幅度的含义。 即将管理组织划分为几个登记,不同的管理层次标志着不同的职责和权限。 其幅度通常划分为: 高层管理,根据组织内外的全面情况,制定长远目标; 中层管理,依据高层管理所确定的总体目标,制定资源分配计划和进度表,并组织基层单位实现目标; 基层管理,按中层管理具体组织人力实施。 信息具有哪些属性 它们一般都具有以下一些基本属性: 1)普遍性 2)事实性 3)层次性 4)可压缩性 5)扩散性 6)非消耗性 7)共享性 8)变换性 9)可转化性 请简要说明信息处理过程 答案:信息的处理过程基本上包括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维护和使用等几个阶段。(1)信息收集。其的前提是明确信息收集的目的;确定信息收集的内容;规定信息收集的程度和精度;(2)信息传输。需要做到:建立大容量的信息通道;规定合理的信息流程;减少信息传递的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