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射频臭氧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95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皮穿刺射频臭氧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95例
徐峰 (广西桂林市中西结合医院骨科 541004)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射频臭氧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皮穿刺射频臭氧微创术来治疗。结果 对95例患者均进行6 个月~1 年的术后随访,根据改良的Macnab 评定标准,疗效优80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95.7%。结论 射频联合臭氧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高效、并发少、操作最简单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经皮穿刺射频臭氧微创 椎间盘突出
【中图分类号】R45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165-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原因之一,发病率高,20~40岁的青壮年人好发,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65%~80%,40岁以上病人约占20%~35%。一般都采用卧硬板床、牵引、推拿等方法,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易复发。我院开展的经皮穿刺射频臭氧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5月-2010年5月共收治了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其中男 60人,女 35人,年龄25岁~72岁,病程10d~16 年,平均2年。患者术前均经CT 或MRI 检查确诊,并与临床症状及体征相符合。
2 方法
2.1手术方法:患者取俯卧位, 腹下垫枕,穿刺路径从侧后方的入路,在正中线旁开8至10cm,根据病人体型及CT下测量决定。测量进针点、进针角度、深度。然后消毒铺洞巾。
穿刺点局部麻醉, 在CT定位引导下穿刺进针,穿刺针尖由椎板内缘到达突出髓核部位。CT扫描确定进针在椎间盘内,拔出针芯,插入射频针,将电源连接射频仪,测电阻、测运动及感觉神经,确认针尖位于突出的髓核内。使用“北琪”R22000B射频控温热凝器,穿刺针到位后测定阻抗为150Omega;,如应用50Hz、1~2V电刺激能复制出平时腰腿痛症状,而2Hz、1~2V电刺激无明显运动神经反应,则表明针尖位置正确。依次从60℃rarr;70℃rarr;80℃rarr;90℃从低到高逐渐升温测试患者最大耐受治疗温度。每次30s,至90℃120。射频后再进入到椎间盘中央髓核处,注射浓度为60ug/ml的臭氧5-20ml,退出盘外在椎间孔处注射浓度为20的臭氧5ml左右。术后俯卧6h, 卧床3d,3d 后戴腰围下床活动,围手术期不需禁食禁水。术后1个月至3个月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和过度劳累,减少腰及下肢负重,不要剧烈扭腰和弯腰。
3结果
9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1 年的随访,根据改良的Macnab 评定标准;优:疼痛消失,无运动功能障碍,恢复正常工作和活动。良:偶有疼痛,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可:有些改善,仍有疼痛,轻度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差:症状无减轻,功能无改善,需再次手术治疗。疗效优80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95.7%。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微创治疗三大类。应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病程,影像学检查选择适合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治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具有痛苦小,安全性高等优点,所以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 微创治疗有过去有椎间盘切吸术、胶原酶溶盘术、激光等,发展到近年来射频热凝术、臭氧注射术、椎间盘镜等,在国内外已经普遍开展,我院采用射频热凝术联合臭氧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很好的疗效。但是对于髓核游离型、巨大、伴有失稳的一般不选此法,腰椎间盘突出发病时间长的患者效果也不佳。
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是直接把突出致病部分的髓核变性,整体性的凝固、收缩髓核,减少体积,以解除压迫[1],达到对椎间盘周围组织神经根、动脉、脊髓等的减压目的,从而消除和缓解临床症状。其温度可控,可以产生准确定量的热凝能量。范围可控,能精确控制热凝范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伤。可以应用神经刺激判定穿刺是否到位。穿刺针极细(直径只有0.7mm,比针灸针略粗一点),组织损伤小,真正做到微创,能够避免常规手术易出现的多种并发症[2]。射频热凝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精确度高的治疗方法,术前要仔细阅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确定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与被压迫的脊神经的位置关系,才能穿刺准确。该技术对椎间盘突出伴有椎间盘变性钙化不宜采用本法[3]。臭氧具有氧化性质, 对椎间盘的髓核蛋白多糖有亲和力,可以氧化髓核蛋白多糖,破坏髓核细胞, 使髓核萎缩,从而减轻椎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