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探讨
陶冶1 蒋萍2(1四川西昌市人民医院骨科 615000;2四川省肢体伤残康复中心 610021)
【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7-0132-02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 对已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331例患者均采用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全部331例患者随访l~12个月。结果 对331例患者进行评估,参照Macnab评价标准,显效226例(68.3%),有效66例(19.9%),无效39例(11.8%),总有效率达88.2%。结论 结果表明,在明确诊断,严格把握适应证及禁忌证的前提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有效的。
【关键词】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方法之一。我科自2007年1月~2011年12月应用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3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31例患者中,男171例,女160例,年龄25—78岁,平均57岁,病程3个月一8年,L4,588例,L5/S1 62例,L3,4+L4,593例,L4,5+L5S1 79例,L3,4+L4,5+L5S1 9例。331例均有腰痛伴有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其中累及左下肢143例,右下肢136例,双侧52例。均有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其中单侧279例,双侧52例。小腿及足部皮肤浅感觉减弱278例,膝腱反射减弱105例,跟腱反射减弱53例。以上病例均经过2个月以上保守治疗后,无明显疗效。所有病例术前均经X片和CT或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及体征,符合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相一致,诊断明确。
1.2 手术方法 患者俯卧,下腹区垫气枕,常规皮肤消毒,铺洞巾,C臂X光机引导下定位,选择椎间盘突出节段间隙为穿刺平面。穿刺点为脊柱正中偏患侧旁开约8cm~1℃m,腰背水平面35deg;~40deg;角穿刺进针;高位骨盆L5S1椎间隙侧后方斜行进针,无法进针者采用正后方入路,在后正中线旁开1cm,椎小关节内缘进针。穿刺后经C臂X光机正、侧位确认穿刺针位于椎间盘内,取出针芯,以20ml注射器,注入浓度60mu;g/L臭氧气体,注入量依术者经验及患者耐受程度而定,一般髓核内注入20~40ml,椎间孔神经根附近10~20ml。术毕拔针,创可贴覆盖针孔。
1.3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给予口服抗生素、脱水、改善循环等治疗3~5d,严格卧床休息24h后下地,1个月内避免弯腰及体力劳动。
2 结果
331例患者术后随访l~12个月,根据Macnab功能评价标准[1]评价疗效。显效226例(68.3%),有效66例(19.9%),无效39例(11.8%),总有效率达88.2%。本组穿刺成功率为100%,无椎间盘感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病,其引起腰腿痛的机制存在两种学说[2]:①机械压迫学说:多数学者认为突出的椎间盘机械压迫神经使其产生炎症、水肿、瘢痕粘连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②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髓核的蛋白多糖对神经根有很强的化学刺激作用,同时释放大量H+,神经根又无束膜化学屏障,产生化学性神经根炎。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初发者可试行保守治疗,如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治疗。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术越来越向微创化发展。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是近年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新的微创技术,其作用机理:①氧化作用:臭氧是强氧化剂,髓核内注射可直接氧化髓核内蛋白多糖和破坏髓核细胞,使髓核脱水、固缩,减轻或消除对神经根的压迫[3-5];②抗炎作用:突出的髓核及纤维环压迫神经根及周围静脉,导致渗出水肿和神经根周围炎、突出髓核释放的化学物质、血管长入突出的髓核内引起自身免疫炎症[6-7],是致腰腿痛的原因之一,臭氧通过拮抗炎症反应中免疫因子的释放、扩张血管、改善血运,减轻神经根水肿,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3];③镇痛作用:椎小关节突、椎间盘表面、邻近韧带及腰肌内广泛分布神经末梢及末梢受体,因突出髓核的压力和牵拉等机械刺激、或被炎症因子和突出髓核释放的化学物质激活,引起反射性的肌痉挛而致腰腿痛[7],臭氧使髓核萎缩、减轻炎症反应可能是镇痛作用的主要环节。有学者还推测细针穿刺椎间盘时可产生类似于化学针灸作用,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脑啡肽等物质,从而产生镇痛作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