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超稠油与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 .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特超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 2007年6月 特超稠油开发技术及应用 含油饱和度 水平井吞吐末期场参数分布 压力 温度 水平井开发风险性分析 油藏埋藏浅打水平井技术要求高、设备配套 岩心胶结疏松是影响浅层水平井钻井的重要因素 1997年在九8区完钻4口斜直水平井,第1轮吞吐与周围老井(直井)相比,排液量大2.7倍,周期产油量高1.5倍,日产油高2.8倍,采油速度高4倍,但第2轮转汽驱开始汽窜和出砂严重,井底被砂埋,修井作业难度大,费用高,被迫关井。 九7+8区齐古组超稠油油层以直井布井方式为好。借鉴辽河超稠油开发的经验,吞吐后期可考虑井间补打水平井。 2、井网井距研究 (1)井网形式研究 应用经济概算公式进行了正方形、三角形井网形式的概效益 195.496 5 三角形 189.86 4 正方形 100 124.068 9 三角形 173.44 8 正方形 70 -260.688 18 三角形 -191.74 16 正方形 50 概效益万元 井数口 井网形式 井距m 目前现场已经形成正方形的井网格式,为保证井网的连续性、完整性,推荐正方形井网。 三角形与正方形井网概效益计算结果 (2)井距的确定 马克斯-兰根海姆加热面积法 加热面积 最大加热半径 合理井距 九7+8区超稠油加热半径计算结果 经济极限法 经济极限井网密度计算公式: 经济合理井网密度计算公式: 确定采用70×100m井距正方形井网。目前井距较为合适。 不同油价下的极限井距和合理井距计算结果 3、吞吐注采参数优选 (1)注汽速度优选 以注氮井组模型为基础,对注汽速度模拟了80、100、140、160、180、200t/d六种情况。 17.23 0.257 239.0 210564 54115 1853 9 200 17.15 0.304 201.1 177201 53869 1853 9 180 17.05 0.343 176.5 156198 53576 1853 9 160 16.65 0.361 164.5 144922 52317 1853 9 140 16.25 0.406 142.7 125754 51056 1853 9 100 16.00 0.425 134.3 118292 50274 1853 9 80 采出程度% 油汽比 累注氮气104m3 累注汽t 累产油t 生产时间d 周期 注汽速度t/d 不同注汽速度下的开发效果 吞吐初期不宜采用高速注汽,建议第一、第二周期注汽速度为120t/d。考虑吞吐中、后期油层吸汽能力增强,为减少蒸汽热损失,应逐渐提高注汽速度。 注汽速度优选结果 (2)蒸汽干度优选 井底干度分别为30%、40%、50%、60%、70%、80%六种情况 17.90 0.360 176.5 156198 56231 1853 9 80 17.45 0.351 176.5 156198 54825 1853 9 70 17.05 0.343 176.5 156198 53576 1853 9 60 16.46 0.331 176.5 156198 51702 1853 9 50 15.66 0.315 176.5 156198 49202 1853 9 40 采出程度% 油汽比 累注氮气104m3 累注汽t 累产油t 生产时间d 周期 注汽干度% 在工艺技术、成本允许的条件下尽量提高蒸汽干度,提高蒸汽吞吐开发效果 不同蒸汽干度计算结果 (3)焖井时间优选 模拟了焖井时间分别为2天、3天、5天、7天、8天、10天六种情况 17.07 0.343 176.5 156198 53628 1853 9 10 17.07 0.343 176.5 156198 53631 1853 9 8 17.07 0.343 176.5 156198 53625 1853 9 7 17.05 0.343 176.5 156198 53576 1853 9 5 17.03 0.343 176.5 156198 53501 1853 9 3 17.00 0.342 176.5 156198 53412 1853 9 2 采出程度% 油汽比 累注氮气104m3 累注汽t 累产油t 生产时间d 周期 焖井时间d 焖井时间5~8天,采出量最高,原油增产量最高。但总体来说变化不敏感。结合实际生产数据,优选焖井时间为3~5天 不同焖井时间计算结果 4、效果预测及经济分析 (1)蒸汽与氮气混溶比1:0.5; (2)注氮井组继续氮气辅助吞吐;只注蒸汽的井组预测期开始(第3~4周期)开始加入氮气; (3) 焖井时间为5天; (4)注入蒸汽干度为0.6; (5)注汽速度为15
显示全部